第一章:血色淞沪陈锋在剧烈的震荡中睁眼,鼻腔里灌满了硝烟与血腥混合的恶臭,与边境反恐战场的火药味截然不同。
他刚用最后一颗手雷与恐怖分子同归于尽,此刻却趴在冰冷的断墙上,身下是黏腻的鲜血,耳边是“哒哒”的机枪声和听不懂的日语嘶吼。
“陈排长!
您可算醒了!
小鬼子的第三次冲锋要来了!”
一个满脸炭灰的小兵扑过来,手里攥着一把枪栓都锈住的中正式步枪。
陌生的记忆如潮水涌入——他现在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某团三排排长陈峰,1937年淞沪会战,全排仅剩十七人,刚刚在日军的炮火覆盖中被震晕。
“子弹还有多少?”
陈锋撑着断墙站起,特种兵的本能让他瞬间扫视完战场:左侧是被炸塌的民房,右侧有一个废弃的弹药箱,前方五十米处,日军的“膏药旗”正在蠕动。
“每人……每人只剩三发!”
小兵声音发颤。
日军的冲锋号刺耳地响起,黑压压的士兵端着三八大盖,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
陈锋一把夺过步枪,检查枪膛、拉动枪栓,动作快得让小兵眼花缭乱。
“一班长带三人去左侧民房,用砖头堵门,等鬼子靠近了扔手榴弹!
其他人跟我守正面,听我命令再开枪!”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残兵们下意识地照做。
日军越来越近,三十米、二十米……“打!”
陈锋扣下扳机,最前排的日军少尉应声倒地。
紧接着,阵地上的枪声零星响起,却每一发都精准命中。
“陈排长神了!”
小兵看得目瞪口呆,之前的陈排长枪法虽准,却从没有这般“指哪打哪”的狠劲。
十分钟后,枪声停了——子弹打光了。
日军见阵地上没了动静,嗷嗷叫着冲得更凶。
陈锋摸向腰间,只剩两枚木柄手榴弹。
他突然瞥见墙角的炸药包,眼睛一亮:“把绑腿撕了,结成绳子!”
残兵们赶紧照做,陈锋将炸药包绑在绳子一端,点燃导火索,朝着日军最密集的地方甩了出去。
“轰!”
火光冲天,日军倒下一片。
“撤!
往北边树林跑!”
陈锋拽起受伤的小兵,带头冲进硝烟里。
跑出三里地,众人瘫倒在树林里,十七人的队伍,又少了三个。
那个叫王二柱的小兵靠在树上,看着陈锋的眼神满是崇拜:“排长,您刚才那手‘甩炸药’,比戏文里的英雄还厉害!”
陈锋没接话,他正翻看着原主的记忆:陈峰是保定军校毕业生,满腔热血投军,可淞沪会战的惨烈远超想象,部队被打残,与主力失去了联系。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他拧开水壶,给受伤的战士喂了口水,“我们现在是溃兵,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接着打鬼子。”
“可我们就十几个人,枪都没几支,怎么打?”
有人低声问。
陈锋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个人:“枪可以从鬼子手里抢,人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兄弟。
我以前在军校学过侦察、伏击,只要大家信我,我就能带着你们杀鬼子,活着回家!”
他的话像一团火,点燃了残兵们的斗志。
“我信排长!”
王二柱第一个举手,“我爹娘都被鬼子杀了,早就不想活了,跟着排长杀鬼子,死也值!”
“我也信!”
“算我一个!”
众人纷纷响应。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和枪声。
陈锋立刻示意大家隐蔽,扒开树叶望去——十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战士正骑马撤退,后面追着二十多个日军骑兵。
“是友军!”
陈锋一眼认出了八路军的臂章,“二柱,你带两个人去左边山坡,等我信号就打冷枪!
其他人跟我绕到鬼子后面!”
日军骑兵正紧追不舍,没注意到侧面的树林里藏着人。
陈锋瞅准时机,大喊一声:“打!”
枪声突然响起,日军骑兵纷纷落马。
八路军战士见状,立刻调转马头反击,两面夹击之下,日军很快被全歼。
“多谢各位兄弟相助!”
为首的八路军连长翻身下马,快步走来,他穿着打补丁的军装,脸上带着硝烟,“我是八路军独立团三连连长李刚。”
“陈峰,国民革命军第88师排长。”
陈锋回了个军礼,“都是打鬼子的,不用客气。”
李刚看着他们的装备——破旧的军装、少得可怜的武器,却个个眼神坚毅,忍不住问:“你们跟主力失联了?”
陈锋点头:“打算在这一带打游击,有口饭吃,有鬼子杀就行。”
李刚眼睛一亮:“我们独立团正要在敌后建根据地,缺的就是你们这样有经验的战士。
不如我们合作?
你们懂正规战,我们懂游击战,联手起来,定能让鬼子不得安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