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夏夜晚风里,带着老城区梧桐树的清香。
林薇抱着刚买的素描本,在巷口的路灯下躲一辆疾驰而过的电动车,手里的铅笔盒“哗啦”一声摔在地上,彩色铅笔滚了满地,像撒了一把星星 。
“小心!”
一道清朗却带着特有的烟嗓男声自身后传来,林薇还没回过神,就看见一个穿着白T恤的男生己经蹲下身,帮她捡那些滚得老远的铅笔。
他的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捡起一支湖蓝色的铅笔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带着微凉的触感。
“谢谢你。”
林薇脸颊发烫,连忙蹲下去帮忙。
男生笑了笑,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没事,这巷子路窄,晚上骑车都跟赶投胎似的。”
他说话带着点调侃的语气,眼神明亮得像头顶的路灯。
捡完铅笔,男生把铅笔盒递给她:“我叫陈阳,就住这巷子里。
你是新来的?”
“嗯,我叫林薇,刚搬来附近,在隔壁美院读研。”
林薇握紧铅笔盒,指尖微微出汗。
她其实来这里快一个月了,每天傍晚都会来这条巷子写生,却还是第一次遇见陈阳。
陈阳眼睛亮了亮:“美院?
难怪看你背着画板。
我是做建筑设计的,就在巷口那家工作室上班。”
那天晚上,他们两个人不知不觉在巷口的梧桐树下站了很久。
陈阳跟她讲这条老巷子的故事,哪家的馄饨最好吃,哪家的裁缝铺手艺最棒,哪家的屋顶上常年站着一只橘猫。
林薇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晚风把她的长发吹到脸颊上,她抬手拨开时,总能对上陈阳温柔的目光,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愫。
从那以后,林薇的写生多了一个固定的“观众”。
每天傍晚,陈阳都会准时出现在巷口,有时提着一瓶冰镇可乐,有时带一块刚买的绿豆糕。
他不打扰她画画,就坐在旁边的石阶上,看她握着画笔在纸上涂抹,看夕阳把她的侧脸染成温暖的橘色。
“你画的巷子,比实景更有温度。”
一次,陈阳看着她画纸上晕染开的晚霞,轻声说。
林薇抬头看他,正好撞见他眼里的认真。
“因为有你在啊。”
她小声说,说完就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画笔,耳朵却烫得厉害。
陈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声音里满是欢喜。
他伸手,轻轻拂去她肩上的一片梧桐叶,指尖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让林薇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他们的爱情,就像这夏夜晚风,温柔又自然地蔓延开来。
陈阳会骑着他那辆有点旧的自行车,载着林薇穿过老城区的街巷,去吃巷尾那家开了二十年的馄饨铺;林薇会把陈阳的侧脸画进素描本,在旁边偷偷画一颗小小的爱心;下雨天,他们共撑一把伞,踩着积水往前走,雨水打湿了裤脚,却觉得满心都是甜。
那年国庆,陈阳带林薇回了他的老家。
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陈阳的父母热情得让林薇有些手足无措。
晚上,他们坐在院子里看星星,陈阳突然握住她的手:“林薇,我想和你过一辈子。”
林薇转过头,看见陈阳眼里映着漫天星光,认真又郑重。
她用力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陈阳把她拥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轻声说:“等你毕业,我们就结婚。”
2017年夏天,林薇毕业。
他们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租了一套小两居,房子不大,却被他们布置得温馨又舒适。
墙上挂着林薇的画,书架上摆着陈阳的设计图,阳台种满了林薇喜欢的多肉植物,窗台上放着陈阳攒了很久钱买的咖啡机。
婚礼办得简单却热闹,邀请的都是亲朋好友。
陈阳穿着笔挺的西装,在红毯尽头等着林薇。
当林薇穿着白色的婚纱,一步步走向他时,陈阳的眼睛红了,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握住了全世界。
“我愿意。”
“我愿意。”
交换戒指的那一刻,教堂里响起掌声,林薇看着陈阳的眼睛,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想,他们会一首这样幸福下去,像所有童话故事里的结局一样。
婚后的日子,像一杯温水,平淡却温暖。
陈阳每天早上会早起给林薇做早餐,煎得金黄的荷包蛋,烤得酥脆的吐司,配上现磨的咖啡;林薇会在陈阳加班的夜晚,给他留一盏灯,温一碗汤,等他回家。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逛菜市场,林薇负责挑选新鲜的蔬菜,陈阳负责拎着袋子跟在后面;或者窝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看到感人的地方,林薇会靠在陈阳的肩膀上流泪,陈阳会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她。
“以后我们要有一个孩子,”一次看完一部家庭电影后,林薇依偎在陈阳怀里说,“最好是个女儿,像我一样喜欢画画,像你一样眼睛亮亮的。”
陈阳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好,都听你的。
我们还要带着孩子,去你想去的所有地方写生,去我想去的所有地方看建筑。”
那些日子里,连争吵都是甜蜜的。
林薇嫌陈阳袜子乱扔,陈阳嫌林薇画画时颜料弄得到处都是;林薇觉得陈阳不够浪漫,陈阳觉得林薇有点小矫情。
每次吵完架,陈阳都会主动认错,买一支林薇最喜欢的白玫瑰,或者做一顿她爱吃的菜。
林薇见他这样,气也就消了,会主动抱着他的胳膊撒娇。
他们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首持续下去,首到永远。
却不知道,生活的齿轮,早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