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书斋列诺 > > 佚名佚名(我的微信通未来)最新章节列表_(佚名佚名)我的微信通未来最新小说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2952951”的优质好文,《我的微信通未来》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佚名佚名,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热门好书《我的微信通未来》是来自2952951最新创作的男生生活,爽文,逆袭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陈迹,小说文笔超赞,没有纠缠不清的情感纠结。下面看精彩试读:我的微信通未来
主角:佚名 更新:2025-10-27 09:30:5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陈迹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银行短信。余额:73.4。这几个数字像冰冷的钉子,
把他钉在了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的沙发上。房东的催租信息压在泡面盒下面,
只露出一角,却比整个房间的重量都沉。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经理老张发来的语音消息,
他没戴耳机,直接点开,那带着不耐烦的沙哑嗓音立刻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陈迹,
最后三天!季度指标还差一大截,你自己掂量,完不成,直接去财务结工资走人!
”他划掉聊天框,像丢掉什么烫手的东西,把手机扔在旁边的沙发上。
廉价的沙发垫子没什么弹性,手机屏幕撞上去,暗了一瞬,又突兀地自动亮起。
不是锁屏界面。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微信聊天窗口,不知何时被置顶在了最上方,
联系人名称赫然是——“未来的我”。陈迹皱眉,觉得荒谬。是哪个朋友的恶作剧?
还是什么新型的诈骗软件?他伸手去点右上角的省略号,想删除或者屏蔽这个对话框。
按键是灰色的,无法操作。长按,没有反应。退出微信重进,它依旧顽固地待在置顶的位置。
就在他准备强制关机重启时,一条新信息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明天上午九点,
城西旧色市场,找一个穿褪色蓝工装、戴鸭舌帽的老头。
他有一批‘曙光牌’JZC-22F继电器,全部吃下。”消息简短,命令式的口吻。
陈迹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环顾四周,窗外是城中村杂乱的天线和高低错落的屋顶,
屋内只有他一个人。谁在搞鬼?他手指飞快地打字回复:“你是谁?
”消息前面立刻出现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发送失败。他又试了几次,无论输入什么,
都无法发送。这个聊天框,只能接收。“未来的我”?他嗤笑一声,感觉有些荒唐。
可那“曙光牌JZC-22F继电器”……他恰好知道这个型号。
上个月他跟着老张跑过一个工厂项目,对方提过一嘴,说这种老型号的继电器现在不好找,
但有些老设备还在用,偶尔能碰到高价求购的。是巧合吗?他盯着那行字,心里乱糟糟的。
业绩压力,催租通知,银行卡余额……这一切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越缠越紧。也许,
这只是压力过大产生的幻觉?他放下手机,起身去烧水,准备再泡一盒面。
水壶发出呜呜的声响。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瞟向沙发上的手机。屏幕还亮着,
“未来的我”那五个字,像是有某种魔力。去,还是不去?成本似乎不高。明天是周六,
不用上班。去城西旧货市场的公交车费,来回四块钱。他兜里还有一张皱巴巴的二十元纸币。
最多就是浪费半天时间,和四块钱。万一……万一呢?
万一这荒唐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真的呢?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野草般疯长。
他想起看过的那些网络小说,主角获得奇遇,改变人生……可那是小说。他是陈迹,
一个二十五岁,毕业于三流大学,在小型商贸公司当底层业务员,
连房租都快交不起的普通人。水烧开了,蒸汽顶得壶盖噗噗作响。他走过去,拔掉电源。
屋子里安静下来,只剩下他自己有些急促的呼吸声。他拿起手机,
再次点开那个诡异的聊天窗口。信息还在那里,冰冷,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全部吃下……”他喃喃自语,“我拿什么吃下?全身家当七十三块四?”他苦笑。
但一种被逼到绝境后产生的、近乎赌徒般的心理,开始占据上风。
反正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就去看看。他对自己说。就去看一眼。2第二天,
陈迹起得很早。他翻箱倒柜,找出了最体面的一件衬衫,虽然洗得有些发白,
但熨烫得还算平整。他把那张二十元纸币和几个钢镚小心地放进裤兜,
又带上了公司的工作证——也许能用得上。城西旧货市场位于鹭城的边缘地带,
是一个庞大的、充满了各种陈旧物品和人间烟火气的所在。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旧木头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二手电器运行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喧嚣。
陈迹挤在熙攘的人群中,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每一个摊位,
寻找着那个“穿褪色蓝工装、戴鸭舌帽的老头”。时间一点点过去,九点已过,
他几乎要把整个市场逛遍,心里那点本就微弱的希望之火渐渐熄灭。果然是个恶作剧。
他叹了口气,准备离开。就在他转身,目光掠过市场最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摊位时,
动作顿住了。一个老人,蹲在那里,身前铺着一块脏兮兮的帆布,
上面堆着些杂乱的五金零件。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甚至有些破损的蓝色工装,
头上压着一顶老旧的鸭舌帽,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陈迹的心跳猛地加速。他深吸一口气,
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装作随意地走了过去。“老板,看看东西。”他蹲下身,
目光在那些零件上扫过,很快,
他就看到了那一堆用油纸简单包裹着的、深灰色的方形继电器,
上面模糊地印着“曙光牌”和“JZC-22F”的字样。成色看起来很旧,
有些外壳还有划痕。“这些继电器怎么卖?”他拿起一个,掂了掂,
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常。老人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眼神浑浊,
带着疲惫。“打包,五千块。不单卖。”五千!陈迹心里一沉。他全身上下连五十都没有。
“老板,这价格……这都是老型号了,现在没什么机器用了吧?
而且你看这成色……”他试图讲价,心里盘算着能不能让对方同意赊账,
或者用什么东西抵押。老人却摇了摇头,语气固执:“就这个价。急着出手,等钱用。
”陈迹僵住了。信息是真的,人找到了,货也在眼前,可他买不起。
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希望近在咫尺,却因为最现实的金钱问题而变得遥不可及。
他蹲在那里,手里捏着那个继电器,大脑飞速运转。怎么办?放弃?
他几乎能想象到“未来的我”在屏幕那头嘲讽的表情。等等……公司!他忽然想起,
公司偶尔也会处理一些积压的库存物资,有时候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价格会压得很低。
老张作为业务经理,有权限处理这类小额资产。如果他能说服老张,
以公司的名义先吃下这批货,再找渠道卖出去……这个念头让他精神一振。
他立刻对老人说:“老板,你这批货我要了。但我现在没带那么多现金,你等我一会儿,
最多两小时,我带钱过来!”老人狐疑地看着他。
陈迹赶紧掏出自己的工作证:“我是‘远航商贸’的业务员,我们公司就在附近,
这是我的证件。我马上回公司取钱,你千万给我留着!”或许是工作证起了作用,
或许是陈迹脸上的急切不似作伪,老人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快点。下午要是没人要,
我就卖废品了。”陈迹道了声谢,转身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市场,
跳上了最近的一班公交车。他必须说服老张。3回到公司,周末的办公室空荡荡的,
只有经理老张还在他的小隔间里对着电脑愁眉苦脸地抽烟。“张经理!
”陈迹气喘吁吁地冲进去。老张被吓了一跳,看清是他,没好气地说:“陈迹?
你跑来干什么?指标想好了?”“张经理,有个急事,赚钱的机会!”陈迹顾不上喘匀气,
快速地把在旧货市场发现一批紧俏型号继电器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他隐去了微信的来源,
只说是自己偶然发现的信息,并强调有把握高价转手。老张眯着眼,
吐出一口烟圈:“曙光牌JZC-22F?这玩意儿现在可不多见了。你确定能出手?
别砸手里。”“我确定!”陈迹斩钉截铁,“上个月那个鑫华厂的王工不是还抱怨买不到吗?
我们可以联系他!就算他不要,我也有其他渠道打听!五千块,只要五千块本金,
赚了钱算公司的,我只要提成!”老张将信将疑。五千块对公司来说不算大数目,
但对陈迹这种底层业务员突然提出的项目,他本能地不信任。
但看着陈迹因为奔跑和激动而涨红的脸,以及眼底那份不容置疑的急切,
再想到陈迹确实一直还算踏实,
而且公司最近业绩也的确需要一点亮色……他掐灭烟头:“你小子可别坑我。这样,
我跟你去一趟,看看货。要是没问题,公司可以出这笔钱。但是陈迹,”他盯着陈迹的眼睛,
“要是赔了,这钱就从你以后工资里扣,扣完为止!”陈迹心中一紧,但此刻已无退路。
“好!”两人驱车赶回城西旧货市场。那老人还在原地,那批继电器也原封未动。
老张毕竟是老业务,仔细检查了继电器,确认型号和基本功能完好,虽然旧,但并非报废品。
他又和老人磨了几句价,最终以四千八百元成交。钱货两清。
看着老人拿着钱匆匆离开的背影,陈迹抱着那箱沉甸甸的继电器,
感觉像是抱住了改变命运的基石。接下来的两天,陈迹发动了所有能联系的关系网,最终,
不仅找到了鑫华厂的王工,还通过王工介绍,
联系上了另一个急需这批继电器进行设备维护的小型配件厂。两边一分,
这批继电器不仅迅速脱手,还因为型号稀缺,卖出了远超预期的价格——总价一万九千元。
扣除公司的本金和各项费用,这笔交易为公司净赚了近一万四千元。按照公司的提成比例,
陈迹个人拿到了两千八百块!当那笔钱真的打入他几乎空掉的工资卡时,
陈迹站在银行的ATM机前,看着屏幕上跳出的新余额,久久没有动弹。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银行卡,感觉它从未如此沉重过。他回到出租屋,关上门,
背靠着冰冷的门板,缓缓坐倒在地。他从口袋里掏出那部旧手机,屏幕解锁,
那个名为“未来的我”的聊天窗口,依旧静静地置顶在那里。他伸出手指,
轻轻触摸着冰凉的屏幕。这一次,不再是怀疑和恐惧。
一种混杂着激动、敬畏和难以言喻的兴奋的情绪,在他胸腔里翻涌。他知道了。这一切,
不是幻觉,不是恶作剧。他的微信,真的通向着未来。4两千八百块,对当时的陈迹而言,
是一笔巨款。他立刻付清了拖欠的房租,剩下的钱,
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刻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是小心翼翼地留作了“启动资金”。
他隐隐感觉到,那个“未来的我”给予的信息,不仅仅是救急,
更是一条需要他主动去把握的财富路径。果然,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手机屏幕再次自动亮起。
“下周三,留意‘滨海快报’财经版,右下角短讯。”信息依旧简短,没有上下文。
陈迹立刻记下,然后开始每天密切关注《滨海快报》的电子版。到了周三,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