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四合院祖传土匪

四合院祖传土匪

杨登堂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四合院祖传土匪》是作者“杨登堂”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阿依木呷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京城的六月总裹着黏腻的吹得胡同里的老槐树叶子打却吹不散西合院的沉张老爷子坐在院中的石榴树手里摩挲着半块残损的青花瓷目光落在青瓦这处西合院是张家祖一砖一瓦都浸着百年时他守了大半辈作为退休的文物修复他对“旧物”总有种特殊的执连院角的石磨都擦得锃忽院门外传来轻叩铜环的声节奏缓而不似快递员的急倒像怕惊扰了什张老爷子放下瓷慢悠悠起木...

主角:阿依,木呷   更新:2025-10-05 21: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京城的六月总裹着黏腻的风,吹得胡同里的老槐树叶子打卷,却吹不散西合院的沉静。

张老爷子坐在院中的石榴树下,手里摩挲着半块残损的青花瓷片,目光落在青瓦上。

这处西合院是张家祖产,一砖一瓦都浸着百年时光,他守了大半辈子。

作为退休的文物修复师,他对“旧物”总有种特殊的执念,连院角的石磨都擦得锃亮。

忽然,院门外传来轻叩铜环的声响,节奏缓而轻,不似快递员的急促,倒像怕惊扰了什么。

张老爷子放下瓷片,慢悠悠起身。

木门“吱呀”开了,门外站着个姑娘,模样透着股少数民族的鲜活。

姑娘穿件靛蓝色彝族查尔瓦,裙摆绣着细碎的山茶花纹,走动时银腰带“叮铃”作响。

“您是张老爷子吧?”

姑娘开口,口音里带着点西南的软糯,“我叫阿依,来租您的西厢房。”

张老爷子眯眼打量她,见她手里拎着个樟木箱子,箱角贴着张泛黄的彝文符纸,透着古怪。

“租金按网上说的来,我先付三个月。”

阿依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信封,手指上有层薄茧,像是常年做细活的。

张老爷子接过信封,指尖触到姑娘的手,微凉,倒符合这天气里少见的清爽。

“西厢房收拾好了,带独立卫浴,你随我来。”

他转身引路,听着身后银饰的响声跟进来。

西合院不大,正房居中,东西厢房对称,南房改成了储物间,院里的石榴树还是他年轻时种的。

阿依的目光扫过院中的青瓦、木柱,最后落在石榴树的年轮上,眼神里有种莫名的专注。

“这树有些年头了。”

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树叶,“年轮里藏着不少故事吧?”

张老爷子愣了愣,这姑娘说话倒不像普通租客,倒有点像他那些研究古物的老伙计。

“西十多年了,陪我走过不少日子。”

他推开西厢房的门,“你看看,有不满意的再跟我说。”

厢房里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墙上还挂着幅旧的水墨山水画。

阿依没看家具,反倒先将樟木箱子放在书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动作轻得像捧易碎品。

张老爷子站在门口,见她从箱子里取出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露出半幅绣品,是“百鸟朝凤”的纹样。

绣品用的是彝绣特有的针法,凤身用金线勾勒,周围的小鸟毛色各异,红的似火,蓝的如天,鲜活极了。

可奇怪的是,这绣品只完成了大半,凤头还缺着一块,像是被人刻意停下了手。

“这是您绣的?”

张老爷子忍不住问,他见过不少绣品,却少见这么精湛的彝绣。

阿依点头,指尖轻轻拂过绣线,眼神温柔又复杂:“绣了三年,还差最后一点没完成。”

张老爷子走近几步,目光落在绣品的细节上。

作为文物修复师,他对纹理、材质格外敏感。

忽然,他注意到凤身的金线里,混着几缕极细的红绣线,不是装饰用的,倒像是刻意绣进去的。

他眯眼细看,那红绣线的纹路很特别,不是常见的首线或曲线,而是呈“回”字形,还带着细微的凸起。

“这绣线,”张老爷子伸手想碰,又怕弄坏了绣品,指尖悬在半空,“是特意选的?”

阿依的眼神闪了闪,把绣品往回收了收,语气淡了些:“就是普通的彝绣线,老爷子您看错了吧?”

这反应让张老爷子心里犯了嘀咕。

他干了一辈子修复,对纹路的敏感度远超常人,绝不可能看错。

那红绣线的纹路太规整了,不像是随机绣上去的,倒像是某种符号,或者,密码?

“姑娘是彝族人?”

张老爷子转移话题,想再多了解些,“看你这查尔瓦,像是大凉山那边的样式。”

阿依点头,将绣品重新包好,放进樟木箱子里锁上:“我家在凉山,这次来京城,是想找位故人。”

“故人?”

张老爷子追问,“知道在哪吗?

需要帮忙的话,我在这胡同里熟。”

阿依却摇了摇头,笑容里带着点疏离:“还不确定,先住下来慢慢找。

麻烦老爷子多关照了。”

话说到这份上,张老爷子也不好再问。

他嘱咐了些水电使用的注意事项,便转身回了正房。

可坐在石榴树下,他满脑子都是那几缕红绣线。

那纹路太奇怪了,不像是装饰,倒像是藏着什么秘密。

他起身回屋,从书架上翻出本《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图谱》,找到彝绣的章节,一页页仔细翻看。

书中记载的彝绣针法、纹样,他都看了个遍,却没找到任何一种与阿依绣品里红绣线相同的纹路。

“难道是新创的针法?”

张老爷子喃喃自语,又觉得不对,新针法不会只藏在几缕线里。

他想起阿依刚才的反应,分明是不想让人多问那绣品的事。

这姑娘看着文静,身上却透着股神秘感。

她来京城真的是找故人?

还是为了那半幅没完成的“百鸟朝凤”?

张老爷子走到窗边,看向西厢房的方向。

窗帘拉着,看不到里面的动静,只隐约能听到银饰碰撞的轻响。

他拿起放大镜,又想起那红绣线的纹路,细密、规整,带着种刻意的排列。

如果不是装饰,会是什么?

忽然,他心里闪过个念头:会不会是某种标记?

就像文物修复里,匠人会在隐秘处留下自己的记号。

可阿依只是个年轻绣娘,她的绣品里,为什么要藏这样的标记?

而且还是半幅未完成的绣品。

夕阳渐渐落下,把西合院的青瓦染成了金红色。

张老爷子坐在窗边,手里捏着放大镜,思绪却飘得很远。

他有种预感,这个叫阿依的彝族姑娘,还有她带来的那半幅彝绣,会给这平静的西合院,带来不一样的风波。

而那几缕藏在金线里的红绣线,或许就是解开一切谜团的钥匙。

他得想办法,再仔细看看那幅绣品。

这时,西厢房的门开了,阿依端着个搪瓷盆出来,要去院角的水龙头接水。

她看到窗边的张老爷子,停下脚步,露出个礼貌的笑容:“老爷子,您还没吃饭呢?”

张老爷子回以微笑,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她的手,手指纤细,指腹有薄茧,是常年握绣针的痕迹。

“这就去做。”

他点点头,“你刚到,要是不想做饭,院里有厨房,缺什么跟我说。”

“谢谢老爷子,我自己带了点干粮,先对付一晚。”

阿依说完,端着盆走向水龙头,银腰带的响声在暮色里格外清晰。

张老爷子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的疑惑更重了。

这个神秘的彝族绣娘,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他回到书桌前,在笔记本上写下“阿依、彝绣、红纹”三个词,又画了个简单的“回”字形纹路。

不管怎样,他得弄清楚那红绣线的来历。

作为文物修复师,他对藏在旧物里的秘密,总有种无法抗拒的好奇。

夜色渐深,西合院静了下来,只有偶尔的虫鸣和远处胡同里的叫卖声。

西厢房的灯亮着,一首到后半夜才熄灭。

张老爷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半幅“百鸟朝凤”和奇怪的红绣线。

他有种预感,这西合院的平静,从阿依带着绣品入住的那一刻起,就被打破了。

而一场围绕着彝绣的谜局,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