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许晓夏把脸贴在车窗上,眼睛瞪得圆圆的。
她从未见过这么多蓝色——天空是淡蓝色的,远处的大海是深蓝色的,而这两种蓝色在很远的地方连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我们到了,青屿镇。
"爸爸的声音从驾驶座传来,带着一丝晓夏听不懂的复杂情绪。
妈妈没有回应,只是叹了口气,继续摆弄手中的手机——进入小镇后,信号就时断时续了。
车停在一栋白色两层小楼前,楼前的牌子上写着"青屿海洋生物研究所"。
晓夏被眼前的建筑吓住了,它比城里他们住的公寓楼要小得多,墙皮有些剥落,门口的花坛里杂草丛生。
"这就是我们以后的家?
"晓夏小声问,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裙角。
爸爸蹲下来与她平视:"一楼是研究所,二楼是我们的家。
虽然有点旧,但离海很近,你随时可以去看海。
""我怕海。
"晓夏咬着嘴唇说。
昨晚电视里播放的鲨鱼纪录片让她做了噩梦。
爸爸笑着揉揉她的头发:"等你了解它了,就不会害怕了。
"搬家工人开始搬运家具,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小楼。
晓夏抱着她的小熊玩偶,站在陌生的客厅中央,感觉胸口闷闷的。
城里的朋友们、熟悉的幼儿园、经常去的游乐场,全都消失了。
因为这个"很好的工作机会",爸爸说他们必须搬到这个偏远的海边小镇。
大人们忙得团团转,没人注意到晓夏悄悄溜出了家门。
午后的阳光晒得人发晕,晓夏沿着一条小路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沙滩上。
沙子钻进她的凉鞋里,粗糙的感觉让她想哭。
她脱下鞋子继续走,却被一个贝壳划伤了脚趾。
"好痛!
"晓夏坐下来,看着脚趾上渗出的血珠,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她想回家,但不是这个陌生的海边房子,而是城里那个有秋千和小伙伴的幼儿园。
潮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上涨,等晓夏发现时,她所在的小块沙滩己经被海水包围。
她惊慌地爬上一块礁石,看着西周越来越多的海水,吓得浑身发抖。
"喂!
上面的!
"一个男孩的声音从岸边传来。
晓夏抬头,看见一个晒得黝黑的少年正向她跑来。
他穿着褪色的蓝色背心和短裤,赤着脚,动作灵活得像只猫。
"别动!
我过来接你!
"少年喊道,毫不犹豫地踏进海水中。
晓夏看着他涉水而来,海水没过了他的膝盖,然后是腰部。
他的表情专注而坚定,丝毫没有害怕的样子。
"来,我背你回去。
"少年爬上礁石,在晓夏面前蹲下。
他的背很瘦,但看起来很可靠。
晓夏犹豫地趴上去,少年立刻站起身,一只手稳稳地托住她,另一只手拨开海水。
晓夏能感觉到海流在推挤着他们,但少年走得很稳。
"我叫陈锐,十二岁。
"少年喘着气说,"你叫什么?
""许晓夏...六岁。
"晓夏小声回答,脸颊贴在他湿漉漉的背心上,能闻到他身上有阳光和海风的味道。
"城里来的?
""嗯。
""别怕,青屿的海很温柔,只要你懂得它的脾气。
"陈锐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抓紧了,这段水有点深。
"晓夏闭上眼睛,感觉身体随着陈锐的步伐起伏。
奇怪的是,她不再害怕了。
当陈锐把她放在岸边的干沙地上时,晓夏的爸爸妈妈正焦急地跑来,身后跟着几个镇上的大人。
"晓夏!
"妈妈冲过来一把抱住她,声音里带着哭腔,"你跑到哪里去了!
我们找遍了整个研究所!
""对不起..."晓夏低下头,水珠从她的裙角滴到沙地上。
爸爸转向陈锐:"是你找到她的吗?
真是太感谢了!
"陈锐挠挠湿漉漉的头发,不好意思地笑了:"刚好看到她在礁石上。
潮水涨得快,很危险的。
"一位面容和善的妇女走过来,拍拍陈锐的肩膀:"我家这小子就爱在海边转悠,今天总算派上用场了。
"她向晓夏的父母自我介绍,"我是陈锐的妈妈,我们家在镇上开渔具店。
"大人们开始交谈,晓夏偷偷抬眼看向陈锐。
他正在拧干背心上的海水,注意到晓夏的目光,冲她眨了眨眼睛。
"下个月镇上有仲夏节庆典,"陈锐妈妈热情地说,"你们一定要来参加!
晓夏可以跟陈锐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
"晓夏看向父母,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妈妈则勉强点了点头。
回家的路上,晓夏被爸爸抱着,她越过爸爸的肩膀,看到陈锐和他的妈妈走在后面。
陈锐突然回头,对晓夏做了个鬼脸,晓夏忍不住笑了。
这是她来到青屿镇后第一次笑。
那天晚上,躺在陌生的床上,晓夏听着窗外隐约的海浪声,不再觉得那么可怕了。
她想起陈锐背着她穿过海水的感觉,温暖而安全,就像这座城市给她的第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