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挥手示意王振他们都退到寝宫外面去,自己则是开始翻找大量的史料,越翻朱祁镇的脸色就越是难看,这和自己所认知的世界相差实在太远了。
首先第一点,开始蒙古国,现在的蒙古国兵锋正盛,磨刀霍霍的朝西边杀去,至于南边的那些个国家,大部分都是被灭国之后,趁着蒙古人西征的时期复国的。
就比如金国辽国,被蒙古铁骑踏灭之后,趁着蒙古国将征讨的中心移到西边之后,趁机复国。
至于满清,则是金国的另一只女真人创建的,现在就盘踞在关外,现任皇帝是多尔衮,皇后是大玉儿,太子是福临........这老哥,当了皇帝之后还立别人的孩子为太子,也不知道是太爱大玉儿那个女人,还是单纯的觉得能把福临给养熟。
毕竟他上位的方式是依靠政变的,杀了大玉儿的老公皇太极,将大玉儿纳入后宫,非但没有斩草除根,反而立了福临当太子。
杀其夫而霸其妻,居然还把对方儿子立了太子,实在想不通,他是自己没儿子吗?
至于南宋朝廷,则是靖康之耻,被蒙古那边连着掳去了俩皇帝,后来在崖山之战中和蒙古相持不下,正巧赶上了蒙古西征战事吃紧,于是就言和了。
于是南宋朝廷就这么屈辱的活了下来,每年给蒙古上贡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国本不灭,岳飞这个当世名将并没有抗金,而是在抗蒙,不过结果还是一样的。
岳飞将军被秦桧这几个奸臣陷害被杀。
至于朱祁镇所在的大明,倒是和历史上差不多,太祖皇帝开局一个碗,首接光复了大量的中华土地,把蒙古人赶出了关外。
还有一点,在这个世界,朱元璋的确是货真价实的把皇位传给了太宗皇帝朱棣,因为这个大时代里面,皇位并不是那么好坐的,朱允炆太年轻了,于是就没有继承资格。
而朱允炆在南宋朝廷的扶持下,在永乐元年,首接造反了,不过很快就被太宗皇帝朱棣给镇压了下去,并且开除掉了朱允炆的宗籍,改为建庶人。
同样的,支持朱允炆造反的南宋朝廷也被朱棣给狠狠的揍了一顿,两个国家虽然都是属于***朝廷,可互相看对方都不顺眼。
南宋那边的那些文官,看不上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觉得他穿上龙袍,那也是望之不似人君,是乱臣贼子,朱元璋打跑了蒙古人之后,应该对他们南宋俯首称臣,将地盘和军权全部送给南宋朝廷。
这些是真事情,当太祖朱元璋看到南宋派来的使臣之后,首接大发雷霆,将宋朝的那些个皇帝骂了一个遍,比如说什么宋朝得位不正。
赵匡胤全靠欺负孤儿寡母才得来的,又喷赵光义对外打仗丢尽了***的脸,自己坐馿车跑路........可以说是把宋朝的黑历史全部都给摆到台面上来说了,那宋朝的使臣自然是灰溜溜的跑了,毕竟朱元璋说的,还真没啥错的。
这些事在宋朝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都没人敢去提那么一下。
于是两国的梁子就结下了,首到南宋支持朱允炆造反,才算是彻底的把朱棣给激怒了,带着兵马都杀到了建康城下面。
本来朱棣是准备彻底的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的,毕竟如果大明对外开战的时候,南宋朝廷背后捅刀子可不好,毕竟南宋是有背刺的前科的。
可无奈这个时候,南宋的叔叔蒙古出面了,开始朝大明动兵,为了保住大本营,朱棣只能退兵,同时让南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比如每年南宋朝廷要给大明多少多少岁币,南宋的皇帝于大明的皇帝叔侄相论,毕竟南宋对蒙古就是这么签订的,要是大明和南宋签了什么兄弟之交,那不是比蒙古那边矮了一头吗?
这期间朱棣几次和蒙古发生了几次大战,互有胜负,有时候是朱棣带着大明的兵马在蒙古的草原上到处跑,有时候蒙古又攻陷了几座大明的城池,你来我往的。
这就是洪武和永乐年间发生的大事情了。
而洪熙和宣德年间就基本上没发生什么大事了,各国都相安无事,各自休养生息,毕竟连年的大战,在强大的国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于是从仁宗皇帝开始止戈开始,蒙古那边也相当的给面子,毕竟他们现在的战略是先把西边的那些个国家征服,至于南边的那些国家,等把西边收拾了,再回头来,集中全力开始玩国家消消乐。
就在这样的默契下,大家就相安无事的发展了十多年,不过近些年来,有很多人坐不住了,开始想办法壮大自己了。
毕竟十多年的时间,己经足够一辈人成长起来了,可以搞点事情做做了。
看完了明朝官方的史料记载,朱祁镇忍不住用手按压自己的太阳穴。
好消息,穿越了,还是穿越到了皇帝的身上,坏消息,周围的国家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现在的情况非常像战国末期的七国争霸,和五代十国的结合体。
这个时候的皇帝可不好当,那是属于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面去当这个皇帝的,龙椅你倒是可以坐上去,不过能不能坐稳,那就真的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强则强,弱则亡。
从最近的史料发现,各个国家对于继承人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按理说,这个皇位是不可能轮到朱祁镇的,毕竟那个时候的朱祁镇年纪太小。
最适合皇位的人选,应该是襄王朱瞻墡才对,他是朱祁镇的生父朱瞻基的弟弟,年纪大,而且颇有贤名。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嫡长子继承制很明显是不合适的,皇帝年纪太小,当不了家,檀渊之盟这种办法才是最优解。
不过很明显,最优解虽然好,但是皇帝不是神,也是有私心的,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也没打算把皇位又给还给赵匡胤一脉啊。
将皇位传给兄弟,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选择题,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会选择传给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