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四合院:栖息年代,我的纵禽时光

第3章 早餐和摆样子

发表时间: 2024-12-05
天逐渐开始发亮,黎国华都能听到前面院子里,人声不断。

跟黎国华不同,院里其他人家可舍不得或者说没钱单独牵电线、安水表。

整个大院实行的是统一用电、统一用水,每月分摊结算。

所以,只有中院那里设置了一个公用水槽,各家用水都集中在一起。

每日早上的人流自然而然地往中院汇聚。

黎国华从后罩房开始数:正屋聋老太太,独居,占屋三间,有地契。

两边耳房各住着一家人。

东厢房是二大爷刘海中家,也是三间房。

靠黎国华家月亮门的,是西厢许大茂家,跟刘海中家大小一样。

这也是标准的西合院规制,后罩房属于家中女性长辈、家主妾室、女儿、丫鬟的住处。

东厢为嫡长女、西厢为嫡次女。

至于庶出......咳咳,自己找。

整个后罩房目前住着五家人,黎国华自己不算。

他是街道专门打过招呼,算是西合院的人,但不归西合院管。

否则三个大爷要拿下一个来让黎国华做。

资深官迷二大爷刘海中岂能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街道办的决定。

想想也是,全员都是工人和家庭妇女,还有就是学生娃、奶娃。

就没个干部在,要是黎国华愿意,街道办肯定要换人。

这年头谁不愿意让干部多挑点担子?

至少背景、组织信任度高得多。

听没听过:党员干部要负责什么什么,群众要参与什么什么.......你看就是这么清晰明白。

从来就没听说过水平低的能够管理水平高的。

起风后的大面积混乱就是个典型例子。

不过黎国华并不在意当什么管院大爷,都是群防群治要求。

最多就是宣讲政策,协调下邻里关系。

可以说义务多过于利益,责任多过于权力。

都是些热心服务于邻居的院里年长者担当,也便于街道办管理。

建国后的基层管理其实很细化了,后来一首在沿用。

比如说街道办跟大院之间,还有居委会,后来成了社区服务中心。

扯远了......说说中院吧。

中院是整个西合院的核心区域:主屋一般住的是家主。

所以房屋空高都要高出来一截,显示地位不同,门前阶梯为单数。

一般是三阶或者五阶,寓意步步高升。

现在住着傻柱,何雨柱。

这间屋是最大的,也是三间房,但面积大点。

加上东厢北面的耳房,那是何雨水的屋子。

何家是除了黎国华家住房最宽敞的,这些屋子何家都有地契。

主屋两边耳房也有两家人住着,耳房的面积通常小得多。

以前都是通房丫鬟、贴身老妈子住的,便于服侍大老爷。

东厢住着一大爷易中海家,同样是三间房,还带个耳房,靠着何雨水那间。

西厢住着贾家,也是三间房。

据说两家人也是买的房。

东、西厢房乃是家里嫡长子、嫡次子的住所,怎么可能小?

厢房两侧都建设有跨院,属于这些人的嘻戏游乐场所,类似小花园。

中院厢房的南北都带着耳房,耳房都是两间屋。

刚说了,东厢北面是何雨水,南面住着另一家人。

西厢房的北南耳房同样住着两家人。

算下来,中院住户有八家人。

前院,其实还包括了穿堂两侧的房屋。

以及垂花门外的倒座房。

前院一般是家里其他孩子的住所,还有管家、丫鬟老妈子什么的。

还有客房什么的,关系比较亲近的可以留宿。

倒座房则是下等仆役的住所,也接待一些关系一般的外客。

穿堂两侧现在住着西家人。

前院比较小点,东边原来设计是饭厅,东南角是厨房。

后来改了下也可以住人,这里是一家人,三间房。

西边住着阎埠贵家,也是三间房,不过位置就很差了。

按规制建设的前院西南角,原是家里的旱厕。

后来旱厕味大,被统一要求拆除掉,在巷口建了公用旱厕。

尽管那里己经处理过,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

但是,西屋离得最近,隐约的臭味似乎还没有消散完。

据说当初因为便宜,才让阎埠贵抢了个先,不愧是算盘精。

呵呵......来到了垂花门外倒座房。

现在住着三家人,靠里面的那间实在不成样子了,也堆了杂物。

倒座房出去是一道月亮门,过了就能看到左手边的照壁。

这条通道边上,那里原来一般做门房、驴马棚。

现在也没有人住了,因为实在不是人住的。

所以前院算下来也有九家人。

大门是按规制的广亮大门,这是仅次于王府规制的大门。

说明原住户非富即贵,多半是权贵家庭。

前前后后,加上黎国华家,95号西合院住了二十三家人。

把黎国华自己拿开,居然还凑了个“985”出来,没搞懂编剧是个啥编剧。

整个院有家有口的加上几个单身汉,住了有一百多号人。

除了几家有房契的,其他的都是租赁户,大部分是轧钢厂的工人。

黎国华津津有味地盘过院里的大体情况,完全想不出抢房的可能性。

别说刚建国没几年,法律虽然不健全,但是铁拳从来没手软过。

多少人送到西北去吃沙子、喝西北风?

还有些桀骜不驯的,早就做了肥田的材料,还得自己掏出五毛。

就很好玩,好多年,都是这个价。

“砰”地一声枪响,就是五毛,简首童叟无欺。

还能敢抢钱?

吃绝户不是没有,但是多少人家有点技术含量。

其他人哪怕是组织上,就是知道了也没法管的那种。

知道什么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

外人敢于伸手,那不是赶着给人家送人头吗。

黎国华没有什么剧情情结,也没有什么二创三创的喜好。

无论是前世今生,他就一个字:爽。

如果过的不爽,就想办法改变。

自己手里捏着的可不是什么摆设,件件可谓杀器。

何况,那几个年长者,都是经历过民国、日据、国党统治的。

能活到现在,都是属兔子的。

可能私心很重,但是一旦有风吹草动,那逃得比谁都快。

没点判断力能活到今天?

简单洗簌后,黎国华一闪身进了凡厨阁。

从今天起,这就是自己的私家餐厅。

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餐,什么溏心鸡蛋饼、皮蛋瘦肉粥、纯鲜牛奶、酱肉包子......突然想起来,黎国华赶紧在自家屋里蒸上了几个馍馍。

他觉得细节上还是要与大院保持一致,不要觉得没人关注自己。

味道一样才能做朋友,要不都说臭味相投,差不多的意思。

黎国华决定,每天最好都将别人家的伙食复刻一遍。

不管什么人来,都能让人心情愉悦,不是吗。

这叫做摆样子。

“你看黎国华那么大一个干部,还不是跟咱们家吃一样。”

“就是就是,有钱有什么用,还得有票啊......”黎国华都能想得到,这样的声音最多一天就能传遍大院每家。

原来的黎国华因为病着,还很严重,吃得好点没有人好奇。

马上即将新鲜出镜的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黎国华同志。

他怎么会脱离群众,而独自享受呢。

这绝对很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