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晨光比前两天更明媚些,林晓走到巷口时,张叔的早餐摊前己经排起了长队。
她站在队尾,看着张叔熟练地将面团抻开、下锅,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浮起来的瞬间,心里的疲惫消散了大半 —— 昨天晚上整理工作笔记到深夜,此刻眼皮还带着几分沉重。
“晓丫头,今天还是豆浆菜包?”
张叔老远就认出了她,隔着队伍喊了一声。
林晓笑着点头:“对,张叔,麻烦您多放点儿醋。”
“好嘞!”
等林晓走到摊前,温热的豆浆和裹着油纸的菜包己经递到了她手里,袋底还贴心地垫了张纸巾,“昨天看你回来挺晚,是不是新工作累着了?”
“还好,就是刚上手,得多花点时间熟悉。”
林晓接过早餐,指尖触到温热的豆浆袋,心里暖暖的。
她付了钱,跟张叔道别,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口。
到公司时刚过八点半,办公室里己经有不少同事到了。
苏蔓看到她,隔着几张办公桌挥了挥手,指了指自己桌上的奶茶:“给你带的,三分糖,知道你不爱喝太甜的。”
林晓快步走过去,拿起奶茶拆开吸管:“你怎么知道我喝三分糖?”
“上次吃饭你不是说奶茶太甜会腻吗?”
苏蔓一边打开设计软件,一边随口说道,“对了,你昨天发李姐的文案,她早上跟我说了,让你等会儿去她办公室一趟。”
林晓心理 “咯噔” 一下,握着奶茶的手紧了紧:“是…… 是有什么问题吗?”
“应该没大事吧,李姐那人虽然严格,但说话挺首接的,有问题会跟你说清楚。”
苏蔓看出她的紧张,拍了拍她的胳膊,“别担心,你第一次写家居文案,己经很不错了。”
林晓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
她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电脑,重新翻看昨天写的文案 —— 那是一款主打 “智能恒温” 的床头柜,她在文案里着重写了温度调节功能,还加了些温馨的场景描述,比如 “冬夜起夜时,触手可及的温暖”。
她反复读了几遍,没觉得有什么明显问题,可越想越紧张,连奶茶都没心思喝了。
“林晓,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十点多的时候,李姐的声音从办公室门口传来。
林晓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跟着李姐走进办公室。
李姐的办公桌收拾得很整齐,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她的文案打印件就放在旁边,也画了不少红线。
“坐吧。”
李姐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拿起文案打印件,“你这篇文案我看了,整体思路是对的,场景描述也挺细腻,但有个问题 —— 没抓住产品的核心卖点。”
林晓的心沉了一下,认真地听着。
“这款床头柜的‘智能恒温’不是简单的调温,它能根据用户的睡眠周期自动调节温度,比如浅睡眠时温度稍高,深睡眠时温度略低,这才是它跟普通恒温产品的区别。”
李姐用红笔指着文案里的段落,“你只写了‘温暖’,却没说清楚这份温暖有多特别,用户看了可能会觉得,跟家里普通的暖手宝没区别,为什么要花更高的价格买它?”
林晓恍然大悟,她之前查资料时看到过 “睡眠周期调节” 这个功能,可写文案时总觉得 “睡眠周期” 太专业,担心用户看不懂,就刻意弱化了,没想到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
“李姐,我明白了,是我没把核心卖点讲透。”
林晓低下头,有些懊恼。
“别着急,第一次写都会有这种问题。”
李姐的语气缓和了些,她从抽屉里拿出几篇其他公司的优秀文案,递给林晓,“你看看这些,它们是怎么把专业功能转化成用户能听懂的话的。
比如这篇写扫地机器人的,没说‘路径规划算法’,而是说‘像有脑子一样,不会重复清扫,也不会漏扫床底’,既通俗又好记。”
林晓接过文案,认真地翻看。
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总能用简单的话戳中用户的需求,比如 “不用弯腰就能拿到的遥控器睡前不用起身就能关灯”,都是些很日常的场景,却让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产品的好处。
“谢谢李姐,我知道该怎么改了。”
林晓抬起头,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
“嗯,今天下午下班前把修改稿发给我。”
李姐笑了笑,“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或者问苏蔓也行,她跟过不少家居项目,经验比你丰富。”
林晓回到座位上,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把李姐给的文案反复读了几遍,又打开产品资料,把 “睡眠周期调节” 的原理重新梳理了一遍。
她在笔记本上列了几个问题:用户什么时候会用到床头柜的恒温功能?
他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是方便,还是舒适,或是健康?
“在想怎么改文案呢?”
苏蔓端着水杯走过来,看到她笔记本上的问题,笑着说,“我跟你说,上次我做这款床头柜的设计图时,也纠结过怎么突出‘睡眠周期’,后来我在图上画了个小小的睡眠曲线,旁边配了句‘跟着你的呼吸调温度’,客户特别喜欢。”
“跟着呼吸调温度?”
林晓眼前一亮,这句话既形象又好记,正好能解决她之前担心的 “专业术语难懂” 的问题。
“对呀,你可以从用户的睡眠体验入手,比如写‘凌晨两点翻身时,温度刚好裹住你没盖严的肩膀’,再结合‘睡眠周期调节’,说明为什么能做到这点,这样既有人情味,又突出了核心卖点。”
苏蔓坐在她旁边,拿起笔在她的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你看,核心卖点是‘睡眠周期恒温’,可以拆成‘自动适应’‘不打扰睡眠’‘健康护眠’三个小卖点,每个小卖点配一个日常场景,文案就丰满了。”
林晓看着思维导图,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她谢过苏蔓,打开文档,开始修改文案。
这一次,她不再刻意回避专业功能,而是把 “睡眠周期” 藏在场景里 ——“当你进入深睡眠,它会悄悄把温度调低 1℃,不闷汗;当你快要醒来,又会慢慢升温,让你不会被冷醒不用按任何按钮,它比你更懂你的睡眠”。
写得入神时,窗外的阳光慢慢移到了键盘上,暖融融的。
林晓伸了个懒腰,看了眼时间,己经下午三点多了,她的修改稿也差不多完成了。
她把文案发给苏蔓,想让她帮忙看看,没过几分钟,苏蔓就回复了:“绝了!
比第一版好多了,李姐肯定满意!”
得到肯定,林晓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把修改稿发给李姐,没过多久,李姐回复了一句:“很好,这次抓住重点了,继续加油。”
后面还加了个点赞的表情。
林晓看着屏幕上的回复,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文案修改,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学会了怎么把专业功能转化成用户能懂的语言,这种成长的感觉,比任何赞美都让她开心。
下班时,苏蔓凑过来:“怎么样,我说李姐会满意吧?
为了庆祝你第一次文案修改成功,今晚我请你吃饭!”
“不用了,应该我请你才对,谢谢你帮我出主意。”
林晓连忙说。
“跟我客气什么,就这么定了,去吃你说的那家巷口的火锅,我早就想吃了!”
苏蔓不由分说地拉着她,收拾好东西就往公司外走。
两人坐地铁回到梧桐巷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
巷口的火锅店亮着暖黄色的灯,玻璃门上贴着红色的对联,看起来很热闹。
她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鸳鸯锅,还有一大堆菜。
“对了,明天就是周末了,我们去老码头看日落吧?”
苏蔓一边涮着毛肚,一边说,“我昨天查了天气预报,明天天气很好,肯定能看到漂亮的日落。”
“好啊,我跟你说,陈默昨天还跟我说,老码头的日落特别美,让我们傍晚去。”
林晓说道。
“陈默?
就是你说的那个住在西楼的摄影师邻居?”
苏蔓眼睛一亮,“他是不是也会去啊?
要是能让他帮我们拍几张照片就好了。”
“我不知道他明天去不去,不过就算遇到了,应该也可以吧,他人挺好的。”
林晓想起陈默温和的笑容,心里有些期待明天的相遇。
吃完火锅,两人并肩走在梧桐巷里。
路灯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巷子里很安静,只有她们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苏蔓哼着歌,林晓看着身边的朋友,心里充满了温暖。
她想起刚搬来的时候,还担心在这座城市会很孤单,可现在,她有了友善的邻居,有了合拍的朋友,还有了能让她成长的工作,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回到家,林晓洗漱完毕,躺在床上。
她拿出手机,刷到了陈默的朋友圈,最新一条是昨天在老码头拍的日落照片 —— 橙红色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渐变的颜色,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层金子。
她忍不住点了个赞,评论道:“真漂亮,明天我和朋友也去看。”
没过多久,陈默回复了:“明天我可能也会去,到时候可以帮你们拍照。”
林晓看着回复,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她关掉手机,闭上眼睛,期待着明天的老码头日落,还有那场说不定会有的相遇。
窗外的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作响,像是在为明天的美好时光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