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归尘寰在哪

归尘寰在哪

我不叫言鸣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归尘寰在哪》“我不叫言鸣”的作品之毕摩依娜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1羊群突然炸开四散阿木扎正在山腰啃苦荞他抬头望祖坟山北坡腾起滚滚黑烟——那正是寨子里世代埋葬先人的圣着火了!后山着火了!他甩掉查尔瓦往寨子狂腰间铜铃铛在风里碎成尖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泥浆糊住解放远处传来毕摩祭祀用的铜鼓那是寨老召集救火的信火场边缘横七竖八躺着几十根松切口整齐得可阿木扎踩到块硬扒开焦土发现半罐红色喷盖子上印着宏图测绘的logo。...

主角:毕摩,依娜   更新:2025-03-03 17:14:4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羊群突然炸开四散时,阿木扎正在山腰啃苦荞粑。

他抬头望去,祖坟山北坡腾起滚滚黑烟——那正是寨子里世代埋葬先人的圣地。

"着火了!后山着火了!"他甩掉查尔瓦往寨子狂奔,腰间铜铃铛在风里碎成尖啸。

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泥浆糊住解放鞋,远处传来毕摩祭祀用的铜鼓声,那是寨老召集救火的信号。

火场边缘横七竖八躺着几十根松枝,切口整齐得可疑。

阿木扎踩到块硬物,扒开焦土发现半罐红色喷漆,盖子上印着"宏图测绘"的logo。

他认得这个公司——三个月前乡政府门口挂过他们的招商横幅。

"让开!"老毕摩推开人群,枯枝般的手抓起把热灰撒向空中。

灰烬在空中凝成箭头状,直指山下新修的柏油路。

路尽头有辆白色皮卡正在逃离,车斗里晃动着金属仪器的反光。

大火扑灭时已近黄昏,二十三户的男人们瘫坐在焦土上。

阿木扎注意到,所有着火的松树都被砍成等长木段,断口处用红漆标着数字,像待售的建材。

"这些松枝别扔……"会计阿吉叔往卡车里装残骸,"乡里说要搞殡葬宣传,正好当材料。

"他裤兜里露出半截"云岭绿色殡仪馆"宣传册,封面上烫金的松枝图案,与火场里烧焦的枝桠一模一样。

老毕摩解下腰间斑铜酒壶,把三年陈的包谷酒泼进火堆。

火苗窜起三尺高,舔舐着那些标了红漆的松枝,发出噼啪爆响,像是山神在磨牙。

"用羊血!"七十岁的吉克阿普突然嘶吼,他怀里抱着刚宰的山羊冲进火场。

温热的羊血泼向火墙,焦糊味里混进浓重的腥气。

阿木扎突然发现,那些被血浇透的火焰竟泛着诡异的蓝光——就像去年县城化工厂泄漏时河面漂浮的油污。

"让开!让开!"三个戴安全帽的男人挤进人群,手里拎着崭新的干粉灭火器。

阿木扎认得领头的是乡扶贫办的小王,上个月还来寨子里统计过棺材数量。

白色粉末喷涌而出,却在触到蓝火时轰然炸开,灭火器罐体上"宏图殡葬捐赠"的字样在火星里格外刺眼。

火灭后,会计阿吉叔指挥年轻人把焦黑的松枝装车。

"这都是钱呐,"他摸着烧卷边的宣传册,"乡里说用本地元素搞殡葬文创,这些烧焦的纹路比人工做旧更自然。

"老毕摩蹲在灰烬堆里翻找,突然浑身剧颤。

他举起半片烧变形的铜镜——那是去年迁坟时从清代祖墓里挖出的陪葬品。

镜面倒影里,二十里外的县城正在升起一座银色巨塔,塔顶的烟囱像插入云层的注射器。

"看见了吗?"老毕摩把铜镜塞给阿木扎,"他们在给神山打毒针。

"镜面突然崩裂,裂纹正好截断烟囱。

远处传来殡仪馆试运行的汽笛声,惊起满山乌鸦。

暮色吞没最后一缕烟时,寨口百年青冈树上挂着的广播喇叭突然炸响。

电流杂音中,杨副乡长的声音像生锈的镰刀割过夜空:"根据《云岭乡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即日起全境划为火葬区..."阿木扎攥着铜镜碎片的手开始发抖。

二十米外,会计阿吉叔正把红头文件贴到寨神树上,图钉穿透"土葬自由"四个毛笔字——那是去年寨老们请省城书法家写的祈福帖。

"凭哪样?!"吉克阿普的烟杆砸在文件上,玻璃框里的"A类殡改示范乡"奖状应声碎裂。

老人突然剧烈咳嗽,痰里带着火场吸入的黑灰,"我们祖祖辈辈..." "这是要断祖灵路啊!"老毕摩撕开查尔瓦,露出胸口文着的《指路经》片段。

经文皮肤在火光下诡异地蠕动,像有无数蚂蚁在皮下爬行。

几个妇女慌忙用披毡遮住孩子眼睛——按古俗,毕摩的经文圣图不可直视。

"反对火葬就是反对现代化!"小王干事举起扩音器,背后皮卡车厢轰然敞开。

二十具印着"生态棺"字样的白色纸棺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列队的骷髅。

阿木扎突然发现异常:每具纸棺内侧都印着条形码,扫码跳转到"宏图殡葬"天猫店页面。

最便宜的骨灰盒要价1880元,正好是寨子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家冷静!"会计阿吉叔突然跳上碾谷场的石磨,"火葬能腾出七百亩山地搞旅游,乡里承诺每户分红..."他话音未落,老毕摩的铜鼓槌已呼啸着砸来。

石磨迸出火星,溅在阿吉叔裤腿上烧出焦洞——露出里面崭新的阿玛尼内衬。

广播突然发出刺耳蜂鸣,播放起预制语音:"重复通告,拒不执行火葬者将..."一只乌鸦撞上喇叭,半焦的羽毛混着血滴在红头文件上,正好污了"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的落款。

2老毕摩抱着祖传的《指路经》冲进寨心火塘时,枯瘦的脊梁挺得笔直。

羊皮经卷在他怀里剧烈震颤,像是被无形的手撕扯。

火塘边围坐的二十三户当家男人们突然噤声——他们看见经书缝隙里正渗出暗红色的液体。

"祖灵流血了!"吉克阿普的烟杆当啷落地。

老毕摩猛地掀开经卷,泛黄的彝文突然开始蠕动,那些记载着祖灵归山路的字符像被烫伤的蜈蚣般扭曲。

最骇人的是第四十八章的位置,虫蛀的孔洞恰好连成个"火"字,边缘焦黑卷曲。

"这是天谴!"老毕摩将经书砸向祭坛,羊皮卷轴撞碎了三尊祖灵泥像。

尘土飞扬中,有人惊叫起来——经书落地处竟冒出青烟,焦糊味和祠堂供奉了六十年的陈年松脂香诡异交融。

二十里外的县城夜总会包厢里,罗永坤正用筷子蘸着茅台,在玻璃转台上勾画殡仪馆三期效果图。

"这块建观景墓园…"酒液在"祖坟山"位置晕开,"活人看坟景,死人当景观,这叫生死双赢。

"包厢门突然被撞开,醉醺醺的测绘员举着手机嚷嚷:"罗总快看!云岭寨那帮蛮子直播烧经书呢!"视频里,老毕摩高举燃烧的经卷,火焰在夜空中拼出彝文"归山"二字。

弹幕疯狂刷过"封建迷信""该烧"。

"烧得好!"罗永坤把酒泼向投影幕布,火光在幕布上扭曲成"殡改先锋"四个字,"明天就送二十箱汽油过去,帮他们搞传统文化抢救性焚烧。

"寨子里突然狂风大作,燃烧的经书灰烬盘旋上升,在月亮表面投下细密的彝文阴影。

阿木扎抬头望去,那些漂浮在夜空中的文字正是《指路经》第四十八章的标题——"化尘篇"。

殡仪馆的探照灯刺破云岭乡的夜,罗永坤踩着沾满泥浆的皮鞋踏上临时搭建的舞台。

他身后巨幅LED屏滚动播放着"绿色殡葬,功在千秋"的标语,屏幕下方堆着二十箱贴着"文化扶贫"封条的汽油桶。

"乡亲们!"他举起镶翡翠的话筒,声音经过音响加工后带着金属嗡鸣,"火葬不是忘祖,是让祖先以最洁净的方式回归自然!" 台下稀稀拉拉坐着被村干部硬拽来的老人,脚边竹筐里装着没编完的葬仪麻绳。

罗永坤点击激光笔,PPT里祖坟山的3D模型在屏幕上旋转: 现有坟包被标注为"生态障碍区",覆盖着血红叉号,半山腰P上整齐的白色墓园,标注"福寿云岭一期" ,山顶凭空出现玻璃观景台,小字注明"三期文旅综合体"。

"知道这里每亩能建多少个标准墓位吗?"他自问自答,"288个!是土葬用地效率的50倍!" 台下无人应答,只有吉克阿普的烟锅吧嗒声。

时间闪回三天前,县城最豪华的洗浴中心, 杨副乡长泡在浴池里,胸口文着的豹子图腾被蒸汽模糊。

罗永坤递上股权协议:"您占暗股15%,等三期别墅开盘..." 服务员端来果盘,雕成坟头状的西瓜插着"殡改先锋"旗帜。

舞台上,人员突然推出一系列"惠民套餐"展板:经济型:1980元含基础火化+纸质骨灰盒,小字:骨灰寄存费另收200元/年。

孝心优选:8888元无烟炉+檀木骨灰盒,小字:可选道士/和尚远程超度加价3000。

彝风尊享:18888元火焰呈现彝族图腾特效 ,备注:特效需额外购买版权……阿木扎突然冲上台,举起从火场捡的测绘喷漆罐:"你们三个月前就来踩点了!这场火..." 音响突然爆出尖锐啸叫,盖过他的声音。

罗永坤笑着按下遥控器,舞台两侧升起全息投影的彝族毕摩——实则是找群演戴羽毛头饰摆拍的AI合成影像。

"看!我们尊重传统文化!电子音诵读篡改的《指路经》:"祖灵乘青烟归天..." 真正的老毕摩在台下剧烈咳嗽,吐出一口带灰烬的血痰,正中LED屏上的罗永坤笑脸。

……晨雾未散时,寨口百年神树的树干已被钉入六颗钢钉,挂上三米宽的红色横幅:节约一方土,福泽后代人。

钢钉穿透树皮处渗出琥珀色树脂,像神树无声的泪。

阿木扎用指甲抠了抠横幅右下角的小字——宏图殡葬宣,发现那布料竟是化纤材质,遇露水后散发刺鼻的塑料味。

树下堆着连夜运来的殡改宣传栏,玻璃橱窗里陈列着骨灰盒样品。

最昂贵的彝风尊享款镶着假银饰,纹样抄袭了《指路经》里的祖灵图腾,却把经文中的神鹰错刻成鸽子。

老毕摩用拐杖猛戳橱窗:这是给祖灵喂屎!正午烈日下,三辆面包车拉来一群穿传统服饰的模特。

领头导演举着喇叭喊:阿妹们把骨灰盒捧高点!要笑出幸福感!女模特们披着机织彝绣披肩,裙摆印满二维码,扫出来却是殡仪馆促销链接。

依娜冷眼旁观,突然抓起一把葬仪用的荞麦粉撒向空中。

粉尘粘在模特们的假睫毛上,有人尖叫:我接的睫毛288块呢!导演慌忙喊卡,而寨子里真正的女人们正蹲在田埂边,用祖传的靛蓝染料浸染麻布孝衣。

深夜,阿木扎带青年们翻出寨墙。

他们用火把燎烧横幅,化纤布料腾起毒烟,在夜空拼出扭曲的彝文耻字。

火光惊动了巡夜的保安,电筒光柱扫过时,众人发现宣传栏背面贴着土地转让公示——原来殡仪馆地块早在半年前就变更了土地性质。

吉克阿普摸黑爬上神树,用猎刀撬下钢钉。

最后一颗钉子拔出时,树干突然喷出一股酸臭汁液,腐蚀了刀身上的祖传纹刻。

老人盯着发黑的刀刃喃喃道:连铁器都受不住这种脏东西...次日清晨,被烧毁的横幅原处竟竖起更大的LED屏,循环播放殡葬改革宣传片。

片中彝族老人捧着骨灰盒微笑,演员腕上却露出苹果手表——正是昨日模特的替身。

屏幕底部滚动着实时数据:云岭乡火葬率已达17% 距目标还剩83%。

3依娜在晨雾中攀上鹰嘴崖,露水打湿的查尔瓦重得像浸了铅。

她腰间皮囊里装着三样祖传物件:野蜂巢蜜、晒干的归尘草、刻着星月纹的岩盐罐。

八十岁的阿嬷遗体躺在杉木板上,眼皮上落着只碧玉色甲虫——按古俗,这是祖灵派来的引路使者。

"得罪了。

"她蘸着崖蜜涂抹阿嬷七窍,蜜浆裹住甲虫振翅的嗡鸣。

当蜜液封住耳孔时,山风突然送来殡仪馆的广播声:"...采用德国无烟焚化技术..."。

依娜手一颤,蜜滴滑进阿嬷颈纹,凝成琥珀色的锁喉结。

寨口空地上,殡仪馆推销员正演示"环保降解棺":"三个月自然分解,回归大地!"纸棺内壁印满绿色叶脉纹,却用化工胶水黏合。

推销员踩上棺盖做承重测试,脚印凹陷处露出"宏图纸业"的回收标志。

围观老人嘀咕:"这厚度还不如我家糊窗户的桑皮纸..."正午烈日下,依娜将归尘草籽塞入遗体鼻腔。

草籽遇体温膨胀,吸尽最后一丝腐气。

二十米外,正用甲醛喷雾处理展示用遗体:"我们的无毒防腐技术..." 苍蝇绕过依娜处理的遗体,却围着"无毒防腐"样本打转。

岩盐在阿嬷胸口垒成微型祖灵山,盐粒折射出七彩光晕,殡仪馆摄像机悄悄拉近,偷拍归尘草形态。

依娜转身取岩盐时,发现盐罐底粘着张电子标签。

扫码显示:"此岩盐矿开采权归宏图集团所有,传统采盐涉嫌非法..."。

远处爆破声隆隆,鹰嘴崖升起采矿的硝烟。

殡仪馆的白色宣传车堵在寨子唯一的出山路口,车顶喇叭循环播放着"特惠套餐限时三天"。

阿木扎挤进人群时,见空气里飘着劣质油墨的刺鼻味——宣传单上的"1980元基础火化"标价被涂改液覆盖,新写的"2380"墨迹还没干透。

"这是抢钱!"吉克阿普抖着缴费单,枯黄的手指戳向附加条款:"遗体接送费300,消毒费150,明工本费80..."最后一行小字让他浑身发冷:"骨灰盒尺寸超过20cm需升级墓穴,补差价1980元/年。

"依娜蹲在路边的葬仪草药堆旁,突然抓起把断肠草。

叶片背面爬满殡仪馆散发的"环保葬"传单上剪下的二维码,扫进去是智能墓地选购页面——最便宜的0.5平米虚拟墓位也要888元,附赠三秒电子哭丧服务。

她想起昨夜老毕摩咳出的黑血,那血里混着殡仪馆烟囱飘落的灰烬。

"阿妹,要不要试试我们的员工内购价?"推销员凑近依娜,手机屏幕亮出偷拍的防腐秘方照片,"只要你把归尘草的采集点..."他话音未落,依娜的断肠草汁已抹在他手背。

红疹瞬间蔓延,男人惨叫着撞翻价目牌,露出背面手写的成本核算:纸棺实际造价17.6元,骨灰盒镀银层厚度仅0.01微米。

寨子西头突然传来哭嚎。

王婶的儿子瘫坐在碾米房前,手里攥着被拒收的棺材——殡仪馆以"防止土葬回潮"为由,强制折价回收祖传杉木棺。

秤砣压着棺盖,电子屏显示"木材净重82.3kg,折抵火化费238元"。

棺材内壁的祖灵图腾被刮刀铲去,露出底下宏图集团的伐木许可证编号。

暮色中,阿木扎发现后山的归尘草被人连夜收割。

断茎处插着"生态研究取样"的塑料标牌,落款是县殡改办合作实验室。

月光照在标牌二维码上,跳转的专利公示页面显示,某公司已注册"彝族传统植物防腐剂"发明专利。

暴雨冲垮后山的清晨,寨民们在泥浆里发现了十二具被遗弃的遗体——都是外乡的无名死者,裹尸布上印着"宏图生态葬试验品"的蓝色钢印。

殡仪馆的推土机紧随其后,碾过被冲毁的祖坟,在泥地里压出"示范性树葬区"的标线。

"这叫循环利用!"罗永坤踩着沾满坟土的高筒雨靴,指挥工人把无名尸骨灰撒入树坑,"每棵树对应十个骨灰盒,绝对环保!"他踢开半掩在泥里的头盖骨,露出树下浇筑的水泥基座——每块基座都嵌着付款二维码,扫入显示"生态树葬位认购中,5万元/株"。

依娜攥着断肠草汁冲上山坡时,正撞见工人往树根倒工业盐。

"说是防虫,其实是烧死老树!"她嘶喊着掀翻盐袋,却从破口处抖落出"殡仪馆-盐业公司"的阴合同:每吨工业盐返利八百,而寨子后山的百年神树正成片枯死。

寨老们聚在祠堂开会,桌上摆着殡仪馆寄来的《生态补偿协议》。

条款第七条写着:"自愿移植祖坟树木者,每株补贴200元。

"吉克阿普用烟杆挑开协议,露出垫在底层的1953年地契存根——当年政府为表彰寨子护林,特批"神树永归彝民自治"。

深夜,阿木扎摸黑潜入树葬区。

手电筒光扫过树根,照见密密麻麻的金属探测标记——地下三米埋着稀土矿勘探器的信号发射器。

他忽然想起两个月前那场山火,那些测绘队留下的红漆编号,正与眼前矿脉标记的GPS坐标完全重合。

晨雾未散,依娜在枯死的神树枝头系上麻布经幡。

布条刚挂稳就被殡仪馆无人机剪断,残布飘进火化炉的排风管,混着骨灰喷成漫天灰雪。

老毕摩蹲在灰堆里扒拉出半片未燃尽的合同,烧焦的页脚隐约可见"殡改完成次日启动采矿"的字样。

4王婶咽气那夜,她儿子木嘎在殡仪馆签了七份文件。

穿着仿彝绣制服的工作人员递上电子笔,平板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在幽蓝屏幕光里像爬满毒蚁。

"基础火化1980,消毒费是政府规定..."女职员指甲敲着"生态安葬证书"的加购项,"不买证书算无主骨灰,要统一撒进公墓化粪池。

"木嘎攥着三个月前母亲卖血换的银镯子——殡仪馆不收这个抵债。

他盯着账单底部的"孝心评级":选择基础套餐只能得60分,加购880元的鎏金证书才能到"及格线"。

玻璃窗外,两个保安正把王婶的杉木棺推进粉碎机,木屑从出料口喷出,装了整整三麻袋运往造纸车间。

"签完字才能领骨灰。

"女职员指了指角落的保险柜,柜门贴着"当日未取加收保管费200元/小时"。

木嘎抖着手按指纹时,听见背后传来罗永坤的笑声:"小兄弟,给你妈选个云祭祀套餐呗?AI换脸技术能让她在视频里给你送生日祝福..."骨灰盒领到手时,盖子上"王翠花"的名字印错成"王翠花圈"。

盒底贴着防伪标签,扫码显示该批次骨灰盒产自浙江某村办厂,质检报告是PS的——原始文件里"甲醛超标47倍"的红字还没擦干净。

回寨子的山路上,木嘎发现盒缝在渗灰,用孝带捆了三道才止住。

暴雨是凌晨两点来的。

水泥墓穴刚封土,雨水就冲开劣质胶水,骨灰混着红褐色污水漫进寨子的饮用水渠。

老毕摩蹲在渠边舀起一捧泥浆,指缝间漏下的不是灰烬,而是闪着金属光泽的颗粒——后山废弃化工厂的铬渣,被殡仪馆的"环保回填土"盖在三尺之下。

渠边枯树上突然落满黑蝶,翅膀上的磷粉在雨里燃起幽绿火星。

依娜捡起一只死蝶,腹腔胀得透明,隐约可见殡仪馆排放管的构造。

木嘎突然想起签协议时瞥见的免责条款第14项:"墓穴渗漏属不可抗力,本公司不承担灵魂保管责任。

"暴雨冲垮的墓穴像被剖开的毒瘤,裸露的铬渣在泥浆中闪着妖异的彩光。

木嘎跪在母亲坍塌的墓坑前,突然发现骨灰盒裂缝里嵌着片青灰色物质——那是父亲生前打猎用的铅弹头,十年前随遗体深埋,如今竟从焚化炉的灰烬中重现。

"火化能把骨头烧成灰,却烧不化二十年前的铅毒!"依娜举着金属探测器嘶喊,仪器扫过泥地时尖叫不断。

殡仪馆所谓"无害化处理",不过是把重金属污染从祖坟山转移到公墓区。

她扒开墓园围栏下的防水布,露出2015年《危废填埋协议》的复印件,乙方签名处按着罗永坤的指纹。

寨老们抬着发黑的《葬经》残卷闯进乡政府时,杨副乡长正往公文包塞现金。

经卷拍在办公桌上,震落了伪装成"绿色殡改先进乡"奖杯的摄像头——镜头直连殡仪馆监控室,罗永坤在屏幕前冷笑:"把闹事画面剪辑成暴力抗法,今晚就上新闻!"深夜,阿木扎带人挖开三期规划区的试验田。

洛阳铲带出的不是泥土,而是混着骨灰的铬渣混凝块。

手机电筒照亮一块残碑,碑文被酸液腐蚀得只剩"永禁火葬"四字,落款竟是1953年县政府颁发的护林令。

他忽然明白,六十年前这场禁令不是反对火化,而是阻止炼钢炉吞噬神山树林。

暴雨再临那夜,二十个裹着化工厂废料的汽油桶堵住殡仪馆大门。

老毕摩将经卷浸入王婶骨灰混着的毒水,羊皮上的彝文突然渗出血色——指向后山一处隐秘矿洞。

众人打着火把掘开洞口的封石,成箱的《危废转移记录》赫然在目,最新批次标注的填埋坐标,正是寨子里新建的"生态树葬区"。

晨光刺破乌云时,依娜站在矿洞口直播。

镜头扫过文件上罗永坤的签名,以及洞底未及转移的化工废料。

"他们口中的环保,是把毒从地下翻到地上!"她将归尘草籽撒向废料堆,草茎触毒疯长,转眼开出妖艳的紫花——植物在绝境中的反抗,比任何标语都震耳欲聋。

暴雨冲刷后的殡仪馆外墙斑驳脱落,露出底下层层叠叠的告示——最早一张竟是五年前的《化工厂关闭令》。

木嘎用锄头撬开墙皮,发霉的公文上清晰写着:"宏图化工厂铬渣污染严重,限期迁移至..."后面的地址被黑笔划掉,改成了现在墓园的坐标。

"他们把毒土填进我阿妈的墓穴!"木嘎的吼声惊飞停在骨灰盒上的乌鸦。

依娜蹲在墓坑边,用银针挑起一撮灰白粉末,针尖瞬间发黑——这是未燃尽的化工厂防护服碎片,混在骨灰里冒充"洁净处理"。

老毕摩翻出殡仪馆的《环保验收报告》,签名栏的专家名字竟与当年给化工厂做假环评的是同一人。

洛阳铲带出的铬渣混凝块中,一块断面嵌着未降解的化工厂工牌。

阿木扎用手机扫描工牌二维码,跳转到空壳公司的注销公告,而服务器IP地址直指罗永坤的办公室电脑。

黎明前,二十个裹着化工厂废料的汽油桶被推进乡政府大院。

老毕摩将王婶的骨灰撒在桶顶,灰烬遇毒物自燃,腾起的青烟在空中凝成彝文"审判"。

保安队的防暴盾被腐蚀性气体蚀穿,杨副乡长西装上的"殡改先锋"徽章开始冒泡,露出底下"宏图矿业十年贡献奖"的旧镀层。

依娜在直播镜头前切开"环保骨灰盒",夹层里滚出未燃尽的合同残页——那是罗永坤买通火化工的协议:"每掺一铲化工厂废料,提成5元。

"观看数突破十万时,殡仪馆的Wi-Fi突然中断,但寨子里的年轻人用自制天线接续了信号,古老的铜鼓声通过5G网络震颤着城市人的手机屏。

朝阳升起时,寨民们用送葬麻绳捆住殡仪馆大门。

麻绳浸过断肠草汁,保安触之即溃。

木嘎将母亲的银镯熔成铅弹,一枪击碎焚化炉的"环保认证"铜牌。

炉膛内积压的重金属粉尘倾泻而出,在晨光中形成诡异的彩虹,最终落回罗永坤的奔驰车顶,将车标蚀成骷髅形状。

县纪委的车队鸣笛抵达时,老毕摩正用《葬经》残页包裹铬渣样本。

羊皮经文遇毒渗出朱砂色血渍,正好圈出罗永坤与杨副乡长的名字。

依娜打开父亲遗留的录音笔,而出:"...火葬场就是最好的毒渣填埋场..."声波震落了办公室暗格里的股权协议,纸页飘出窗外,像给死人撒的买路钱。

5二十七具祖传榫卯棺在寨门口垒成彝族太阳历图腾,棺木接缝处的百年松脂遇热融化,空气里漫开沉郁的冷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