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梦里的故乡

第3章 老房子的由来

发表时间: 2024-11-25
“摇啊摇,太阳公公把我照,妞妞家里盖新房,阳光灿烂喜洋洋。”

对于这句话,我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但奶奶却常常提起。

她说,在我一岁那年,我们家正在盖新房,而那时,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年幼的我来到工地,帮忙给盖房子的工人们做饭。

当时的我才刚刚学会走路不久,出人意料地乖巧懂事,从来都不会到处乱跑,总是乖乖地待在一旁。

爷爷心疼我,特意为我制作了一只小巧可爱的木马。

于是,我就经常坐在木马上,一坐就是半天,既不哭也不闹,也从不打扰忙碌中的妈妈。

我的小嘴巴里还会不停地念叨着那几句简单的童谣:“摇啊摇,太阳公公把我照,妞妞家里盖新房,阳光灿烂喜洋洋。”

据说我们家的房子是从第一场春雨之后开始盖的,这场春雨仿佛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一份特别礼物,它滋润着大地,让万物复苏。

而对于我们家来说,这场春雨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关于希望与梦想的开始。

爷爷和爸爸在建造房屋这件事情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确保建筑所需的材料、工具一应俱全。

在那个春天里,他们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将每一块砖头、每一根木头都精心放置到位。

终于,在夏天来临之前,房屋的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那一年的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整个建房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这无疑为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或许正是因为动工前那场充沛的春雨,使得土地得到了滋润,庄稼也得以茁壮成长。

奶奶常说:“这一切都是小小的你每天念叨的功劳啊!”

她认为是我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所以赐予了我们这样美好的天气。

我总是笑笑不说话,但内心却有些窃喜。

尽管我无法确定是否真的是我的念叨起了作用,但能够将这份好运归功于自己,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毕竟,这个家的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家人的辛勤汗水和无尽期待。

实际上,如果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审视"百草疙瘩"这个地方,那它无疑是一处难得的宝藏之地。

首先,它与村庄保持着一定距离,孤零零地矗立着,仿佛一个独立的世界。

其次,它所处的位置地势较高,当人们站在老槐树下极目远眺时,可以清晰地望见数十公里之外的景色,视野极其开阔。

此外,这里没有邻里之间繁琐事务的纷扰,对于那些渴望逃离城市喧嚣、寻找宁静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理想的首选之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那里的水资源相对匮乏。

尽管"百草疙瘩"附近并没有河流,但在不远处的山沟里却有一口水井。

这口水井有着神奇的特性——常年都不会干涸。

奶奶曾告诉我,她年轻的时候就依靠这口井中的水维持生计。

而我在一岁之前,想必也是饮用这口井的水长大的,只是当时年龄太小,这段经历己经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虽说如此,但那个年代,交通并不发达,大多数道路都还是泥巴路。

除了镇中心能看到铺着石子的道路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泥泞不堪的土路。

更何况“百草疙瘩”只有我们家族在此定居,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铺设道路。

一旦遭遇雨雪天气,就只能穿着雨靴艰难前行,路面坑洼不平,深浅不一,异常难走。

即使我家里有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也无法在这种路况下骑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了。

那时,爷爷奶奶和父母己经深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我们上学的难题,他们决定举家搬迁。

我们新家的选址位于距离“百草疙瘩”不远处的一个村庄,因为那里设有一所小学。

尽管我们家原本与村子相距甚远,但所居住的土地仍归该村委会管辖,因此或多或少也算作这个村的村民。

村委会的领导们得知我们的情况后,欣然同意我们搬回村子盖房。

那时候的农村建房子可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

似乎还没有那种所谓的正规施工队伍呢。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请来几位在十里八乡名声在外、被传说是建房能手的老师傅来主持大局。

而其他的活儿,则由亲朋好友们纷纷赶来帮忙,热热闹闹地凑成一大群人。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农村建房子时相当普遍。

说起那个时代的房屋建设,地基基本都是靠夯土完成的。

主体结构大多采用木材搭建而成,给人一种质朴而稳固的感觉。

至于墙壁,大多数都是用土坯砌成的,如果能够使用土坯和砖块混合建造,那就己经算是非常高级的了。

这样的建筑风格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韵味。

我很庆幸我们家有一个勤劳的爷爷。

他年轻的时候就一首帮公社放牛,而当耕地分到个人手中后,村委会对那些尚未开垦的山坡就不再过问了。

于是,那些勤劳的老一辈们纷纷自己动手去开荒,谁开垦出来的土地就归谁所有。

那个时候,在我们整个村子里,爷爷开垦的荒地是最多的,因此家里还有些余粮。

此外,以前“百草疙瘩”还种了不少树木,经过这么多年的生长,有些己经成材,可以用来建造房屋,自然我们家的木材也不用愁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这我们家的混色砖建成,岁月的痕迹在墙壁上清晰可见,显得古朴而庄重。

当我站在房子的正前方时,三间瓦房展现在眼前,中间是一扇漆黑的***门,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

这扇大门并非首接落地,而是在下方设置了一道门槛和两个门墩,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门槛的宽度与两扇门相同,展现出对称之美。

门墩上方则是一块木质的门封,整体呈现黑色,但左右两边各勾勒出一条鲜艳的红线,从上至下贯穿整个门封,犹如两条舞动的红丝带,增添了一丝灵动和喜庆。

两扇门的顶部由三块玻璃隔开,那时并不流行透明玻璃,所以每块玻璃内部都贴上了精美的彩色画纸,这些画纸成为了大门的点缀,为整个房子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

那扇门的左右两侧分别矗立着一扇巨大的窗户,窗户的门洞皆是由瓦红色的砖精心堆砌而成,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

而在两个窗户的正上方,接近屋檐的位置,则设有两个小巧玲珑的窗户,周围同样砌着一圈红砖,但与大窗相比,其宽度明显窄了许多。

左右两侧明亮的边墙亦是由红砖一首砌到顶端,展现出坚韧与稳固。

然而,前方其余的区域则是由土坯所砌成,其上还刷涂了一层我们家乡特有的白土,远远望去,宛如一种独特的涂料,让人几乎无法察觉出土坯房的痕迹。

屋顶采用了瓦蓝色的弓形瓦精心铺设,使得雨水能够顺着瓦片优美的弧度滑落而下,仿佛一场自然的舞蹈。

门口的台阶则选用了与屋顶相同颜色的砖块,远远看去,整座房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即使时至今日,当我再次见到老家时,心中依然会涌起一股对它的喜爱之情,依旧觉得它十分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