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簟秋在以前学习基础就不错,再加上她是由贵族学校转过来的,所以成绩在班里一直很优异。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她不因学习优异而骄傲,不因同学排挤而内耗。通过三年的努力,考上了当地最有名的大学。
不幸的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哪里有钱供她读书?沈父觉得沈簟秋是个女孩,女孩读书没用,便尝试劝沈簟秋出去打工。
可是沈簟秋哪里认命?认命了就不是沈簟秋了。从此以后,她早出晚归。上学的时间上学,一有时间她就去学校附近的地方打零工。
这个行为把沈父气的不轻,说什么也不认沈簟秋,说她不为家里考虑。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不认这个女儿。
有时沈母看她不容易,不忍心。便背着沈父偷偷塞给她几块银子,不多,但每次保底也够半个月的饭钱。
沈簟秋恨她的父亲,恨他为什么那么绝情,为什么在他眼里钱比她重要。她不是一个服软的人,自从上了大学,她和她父亲从未见过。
有时她会看看她母亲,但也是在沈父上班的时间回去。她住在学校,有时学校放假,别人回家,她就找一份包吃包住的短工去生活。谁也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四年来,她遭受的远远超过她这个年龄的承受力。但是她从未放弃自己,从未想过轻生。因为她要过上好日子,让她的母亲过上好日子。
在她上大三的时候,她的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了。原因是他的父亲因为贪图钱财去投靠日本,出卖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家一夜暴富的事实。
而现在,日本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中国大陆,完全不需要她父亲这样的无用之人。日本人担心因为他们烧了沈家的万福楼而把他们的计划捅出去,所以就把沈父残忍的杀害了。
而这件事,身为沈父女儿的沈簟秋,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还好她和她母亲不知道沈父投靠日本这件事,不然她们也难逃所谓的“罪名”。
她知道她父亲的死并不是在母亲口中,而是同学口中。同学那鄙夷的目光中;那讥讽的言语中;和处处与她作对的行为中。
正因如此,所以大三大四两年的学习让她都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中。因为沈父的离去,沈母可以光明正大的给沈簟秋一点帮助,这也使沈簟秋过得好一些。
大四毕业,沈簟秋是考上了研究生的,可是她在没能力去读书了。家里还有母亲等着她去孝顺,她不能一味的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她要回去照顾生她养她的母亲。
回家半年,她白天打工赚钱,晚上哄母亲开心。半年的时间是她们有了一个正常的房子,最起码不用住进破房子里了。
可是好景不长,日本侵略者已经来到A市进行扫荡。
一天清晨,沈簟秋再三嘱咐母亲不论是谁敲门都不要开门,如果有人闯进来就躲进地下室。母亲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按照自己说的去做,沈簟秋这才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向门外探了探,然后出去买粮食。
战争年代,粮食不好买,沈簟秋将近在集市逛了两个时辰,才找到唯一一户卖粮食的铺子。
沈簟秋快步往回赶,但是心急总归是不好的,她走路的声音惊动了正在扫荡的三个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