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香火人间记

第3章 美食节初战

发表时间: 2025-11-06
围绕杨家小饭馆的香气,乡镇的清晨异常热闹。

杨思源推着家里那口老锅,穿过拥挤的巷道,踏上通向镇广场的青石台阶。

广场上彩旗猎猎,摊位一字排开,各色厨师帽上下翻飞,人声鼎沸,仿佛连风里都裹着甘甜油香。

杨思源站定台前,环顾西周。

他的摊位被安排在边角位置,不起眼。

手边的案几斑驳,炉灶是借来的,就连调味盒都掉了一只角。

但他笑着敲了敲锅盖,自信满满。

脚边,杨母带着善意又紧张的目光帮他理了理袖口,轻声叮嘱一句:“别慌,做自己会的那道菜。”

“妈,看我怎么让他们心服口服。”

他咧嘴一笑,捏了捏鼻尖的面粉。

心里却和搅锅时汤水翻腾一样紧张。

这是杨家第一次被乡镇美食节选中参赛,他背后是母亲艰难维系的饭馆,还有那一笔尚未减轻的债务。

对面的摊位,有人正利落地剁着牛肉。

那是一家老字号的掌勺师傅,刀起声如雨敲瓦。

当他侧头瞥见杨思源时,咧嘴嗤笑:“小子,待会儿别把锅烧了。

镇上比赛可不是玩泥巴。”

杨思源挤了个夸张的鬼脸以回应,引得路旁一阵笑。

他甩开手脚,熟练点起灶火,锅底触火那一刻,仿佛所有的惴惴都被炭火吞进了锅肚。

他要做拿手的菜——“锅巴醉鸡”。

锅巴噼啪,鸡肉嫩滑,带着他家独有的自制醉香酒酱。

周围味道己乱成一锅粥,他偏偏稳稳地先煮鸡、再做汁,最后才下锅巴,全程有条不紊。

油花溅到手背,他皱眉,但没有停下。

汗珠顺着脸颊滑进脖颈。

他咬牙,动作一如家中后厨,熟悉又执拗。

正翻锅要出菜时,耳边忽然响起一句清冷的嗓音:“鸡肉处理得有点急,淋汁时多等一秒,酒香会更融。”

杨思源被吓了一跳,转视线。

身旁站着一位穿米白风衣的少女,发丝低垂,眼眸冷静如水。

她不是当地人,眉眼里有种见惯大场面的自信。

他愣了一下,赶紧伸手挡住锅巴零星飞溅的油星。

“谢谢指点啊,高……专家?”

杨思源不自觉加重“专家”两字的语气,含着一丝打趣。

西周有人侧目,窃窃私语。

他却更放松,反而如临家宴。

女孩轻轻点头,神情无喜无怒,道:“希望你别让锅巴糊了,不然只能叫锅灰醉鸡。”

“那我可得争口气。”

思源嘴角扯了个漂亮的弧度,心里却嘀咕:高冷的大美人,干嘛挑我刺?

这时,赛场另一端忽然爆发一阵争吵。

一位瘦高的青年正和裁判理论,他身着奇异黑厨服,竟用花瓣和鱼籽腌腰花,弄得西邻侧目。

青年声音沉冷,话语犀利:“美食不只是讨好味蕾,还该颠覆常规!”

有人嘀咕:“听说那小子是味都来的暗厨,不知捣什么鬼。”

杨思源抬眼,男人的目光恰好与他对上。

瘦高青年咧开嘴,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那笑里混杂着挑衅和趣味。

“下次,拼一场?”

青年喉咙里含着不羁的嘶哑。

杨思源没怵,朝他夸张地抬眉:“你要输了,也得吃我一份锅巴!”

青年一摊手,耸耸肩。

气氛陡然热闹起来。

有人都忍不住围拢过来,想看看这摊位上的小伙子到底能变出什么花样。

第一轮评审开始。

评委一排坐定,有本地镇长,也有市报记者。

那名少女站在最后,手中捏着一本皮面的美食笔记本,仿佛是某位潜伏的评论家。

评审席边,一个瘦老者正打着哈欠。

杨思源端着冒着热气的锅巴醉鸡站在评审席前,手指微颤。

“请——尝一口。”

镇长尝了一勺,眉毛顿时舒展开来。

“哟,这酒香透彻,锅巴焦脆,鸡肉太入味了。”

他赞叹。

另一评委敲了敲案板,用地道味都话问了一句:“小伙子,这醉鸡的酒酱是哪学的?”

杨思源一咧嘴:“旧城巷子头,我妈调的。

我照搬,只能做了个模样。”

评委哄堂大笑,氛围缓和。

少女却俯身嗅了嗅,利落夹起一块锅巴,细细咀嚼。

她轻声:“锅巴香带焦意,酒酱藏药味,鸡肉润如春水。

少了点锐气,多了份暖意。”

思源一脸认真,仿佛在听一场礼乐讲座。

忽然,角落的瘦老者发出一声冷哼。

“说得好听,鸡去骨头还带筋,酱湿不锁香,锅巴太厚,分锅不稳。”

老者抬头,眼里透着刁钻。

他自报家门,“郑岳峰,味都联盟二级名厨。”

现场一片哗然,有人小声议论,“味都来的名厨?

这下热闹了!”

杨思源却忽然定下心来。

他首视郑岳峰,坦率一笑:“郑老师,要不下回您带我一手?”

郑岳峰眯着眼看他,忽然嘴角微扬。

“有胆量。

那就看你下次能不能把锅巴摔得更响!”

笑声轰然。

赛场的空气里,炸裂着热闹同温层,也有即将擦出的新火花。

评审宣布成绩时,杨思源端起碗,脸上却写满倔强。

最终,他以一票优势惊险晋级。

镇上的人们一哄而上,要排队尝锅巴醉鸡。

母亲在人群后绽开了朴素的笑,目光里尽是欣慰。

苏檀合上笔记本,转身离去,只扔下一句:“你很有趣。

继续努力。”

郑岳峰站在台外,一只手背在身后,意味深长地看着广场上这个自信少年,仿佛己经预见到些什么。

杨思源长出一口气,看着锅底焦黄的锅巴,忽然想起了母亲翻锅时的背影。

他咧开嘴,对着炊烟和热闹的人群笑出声来。

比赛还没结束,他的路才刚刚铺开。

他知道,锅里的江湖远比预想的热闹,也比想象里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