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黑金角逐录

第3章 融资难题

发表时间: 2025-10-29
都市深夜,贺铭远的身影映在办公室落地窗上,灯光勾勒出他略显疲惫的轮廓。

彭素节刚刚合上电脑,转身递来一杯微热的咖啡,空气里弥漫着焦虑与未眠。

“模型己经完善,”彭素节低声补充,语气里却隐含不安,“但投资人那边,还是没动静吗?”

贺铭远盯着手机屏幕,信息列表从头刷到尾,回复寥寥。

刚组建起来的技术团队还在隔壁房间忙碌,然而资金缺口如影随形。

他抬头,冷静的目光扫过办公桌上密密麻麻的融资计划书,“我们还剩两周的现金流。

如果这轮投不下来,项目就得搁置。”

彭素节用力吸了口气,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你说,舒雅会回应吗?”

唐舒雅——盛元资本的合伙人。

从去年发布技术预案时见过一面,气质温婉,言辞却极为精准。

她曾表达过肯定,却也坦言,要等市场更多数据。

贺铭远微微皱眉,脑海里闪过她的眼神,那种审慎而洞悉一切的目光。

“她会回应,”贺铭远的语气平稳,“但不会轻易点头。”

彭素节刚想再说什么,手机***陡然响起,打破夜的沉寂。

是姚天霖发来的微信——短短一句话:“明天上午,楚氏资本的公关部会在创业大厦举办路演,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

楚文晖。

那个人的名字仿佛被环境的低压放大,一时无声。

楚氏资本,家族财团雄厚,楚文晖又是玩商战的高手,总在关键节点截胡小企业喘息空间。

贺铭远看了眼彭素节:“我们得去,哪怕只是观察。”

清晨,创业大厦门口人流如织。

贺铭远穿过人群,身后彭素节紧跟,手里拎着笔记本。

大厅里灯火通明,各家初创企业、投资人、媒体交错聚集。

空气里浮动的不仅是欲望,更有复杂的资本气息。

舞台中央屏幕上,楚文晖身穿剪裁得体的西装,声音稳健、语气张扬地推介楚氏新投资计划,他谈技术创新,谈全球化版图,也不忘点到“生态圈吞并”的战略野心。

贺铭远的目光冷静,捕捉着每一个细节。

身旁不远处,唐舒雅正与同事小声交流。

她侧身时忽然看见贺铭远,轻轻点头示意。

他收回目光,不动声色地用手机拍下舞台上的数据分析。

路演休息区,不少创业者在低声讨论。

贺铭远拉着彭素节,小声分析楚氏的策略:“他们想先投入产业链上游,把整个行业标准定死。

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合作空间却很有限。”

彭素节点头,一边在本子上草草记下这些,忽然低声讽刺道:“楚文晖就是喜欢把人逼到墙角,压价收购。

早晚跟他得短兵相接。”

没等他们多说,姚天霖走了过来。

穿着简单的横条衬衫,神色却有些兴奋。

“你们现在的融资方案进展得怎么样?”

姚天霖的声音压低,眼神却在两人之间首来首往。

贺铭远苦笑,“市面上的资本一见到楚氏参与都开始犹豫,原本谈妥的两家机构昨天都撤了。

我们只能再试试盛元资本。”

姚天霖神情复杂,忽然插了一句:“我听说楚文晖最近在圈里放话,要收购天泽科技的项目,和你们的技术方向高度重叠。”

贺铭远一愣。

一旦楚氏染指同类核心技术,自己团队的差异化优势将大打折扣,局势会更加危急。

他握紧手机,决心亲自去见唐舒雅。

午后,盛元资本的会议室安静如镜。

唐舒雅坐在对面投影仪旁,身后的落地窗折射出闹市远景。

“资料我都看过了,数据很扎实。”

她低头翻看融资计划书,眉眼之间透出些许坚毅,“你们的技术在算法层面有优势,但商业化路径还没验证,投资人更看重落地数据和市场反馈。”

贺铭远沉着回应:“我们愿意在规则范围内接受阶段性资金释放,数据能用第三方验证。

只要项目获批,半年内就能实现利润转化。”

唐舒雅盯着贺铭远,看出他身上的凝重和不服输。

“你们选的应用场景竞争很激烈,特别是这两周有家大公司也在推广类似算法。

你们能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优势吗?”

彭素节在一旁插话,语气自带技术自信。

“我们的模型有独立专利嵌套,优化速度是行业标准的两倍,平台架构也更适合大规模部署。”

唐舒雅沉思片刻,望向贺铭远,“坦白说,盛元今年对新项目的风控很严格。

资金可以谈,但必须让团队透明、接受定期审查,而且商业试点要和指定企业对接。”

贺铭远当机立断,“没问题,我们愿意接受所有条件。

但希望审批流程可以在下周前完成。”

唐舒雅露出一抹微笑,缓缓道:“我可以尽量安排,但内部还需要一个小组投票。

如果你们能在三天内拿到行业客户的合作意向书,审批就能加速。”

空气安静下来,贺铭远的脑中迅速权衡。

他站起来,微微弯身示意,“多谢唐总。

三天内,我们一定把意向书送来。”

唐舒雅送他们出门时,神色柔和了些。

贺铭远转身时,她低声补了一句:“别跟楚氏硬碰硬,资本市场不讲情义。”

楼梯间里,彭素节还在琢磨技术说明,贺铭远却己在思考下一步。

“我们得马上联系行业客户,”贺铭远语速加快,“找关系也要找,哪怕是父亲昔日的老友,只要能签下合作意向书,就算顶着压力也要拼一把。”

外头的天色逐渐斜晖,如同这场博弈的进程将人推入未知的边界。

傍晚,办公室里气氛紧绷。

团队成员轮流打电话,尝试接触医药、物流、数据服务等多个行业客户。

每一个回复都像是敲击在边缘的神经上。

电话屏幕终于亮起一条新通知,是一家上市物流公司表达了初步兴趣,但需当面谈方案细则。

彭素节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只要他们点头,后面可以连推。”

贺铭远压低声音,沉声指示大家立即准备方案。

暮色倾斜,城市灯火次第点亮。

贺铭远坐在窗边,望向远处夜幕下的高楼,无声地勾勒着下一步的攻防布局。

他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融资竞赛,而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逐鹿。

每一次选择,都是通往破局的关键节点。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团队成员的脚步声散去。

贺铭远轻轻合上笔记本,手指在桌面叩击,把所有压力都静静收束。

窗外的灯火依旧璀璨,商界的风雨未歇。

贺铭远起身,深呼吸之后,重新拾起手机,准备争取下一场谈判。

他的目光依然坚定,隐隐带着不屈的锋芒——危机只是成长的催化剂,而真正的胜负,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