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40岁人一事无成

40岁人一事无成

上弦如钩 著

其它小说连载

《40岁人一事无成》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研发重铸讲述了​第一章是我就是大家口里四十九岁创业无却从不成油嘴滑舌的堂最终脑溢血去世的堂我重生一九九四年的阳晒得人浑身发李建国站在自家院坝手握木翻动着金灿灿的玉米棒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烤熟谷物的香远处是连绵的黄土近处是村里袅袅炊仿佛就在昨他还在2024年的病床感受着生命从脑部裂开的血管中流四十九年的人像一场荒唐的梦——创业数十屡战屡被亲...

主角:研发,重铸科   更新:2025-10-23 08:14:1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是的,我就是大家口里四十九岁创业无数,却从不成功,油嘴滑舌的堂哥,

最终脑溢血去世的堂哥。我重生了。一九九四年的阳光,晒得人浑身发软。

李建国站在自家院坝里,手握木耙,翻动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烤熟谷物的香气,远处是连绵的黄土坡,近处是村里袅袅炊烟。

仿佛就在昨天,他还在2024年的病床上,感受着生命从脑部裂开的血管中流逝。

四十九年的人生,像一场荒唐的梦——创业数十次,屡战屡败,

被亲戚背后讥讽为“现代版慕容复”,最终孑然一身,因脑溢血猝死在出租屋里。而此刻,

他十八岁,站在1994年的秋光里,手指因为长时间劳作而微微发颤。“汪!汪汪!

”邻居家的大黄狗溜达过来,熟门熟路地叼起一个玉米棒子,摇着尾巴往自家院子跑。

“死狗!”李建国下意识骂了一句,随即愣住。三十多年了,他居然还记得这条偷玉米的狗。

“自己果然就是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小气鬼。”他喃喃自语,嘴角却扯出一丝笑意。

前世表妹在网上发的那段话,像最后的墓志铭,总结了他“一事无成”的一生。

网友们说他活成了普通人的缩影,说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挣扎与不甘。可现在,他回来了。

带着四十九年失败的经验,带着对未来的先知,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建国!

翻完玉米去你大伯家一趟!”母亲在灶房里喊着,

声音洪亮——这声音他在后来的梦里听过无数次。“知道了,妈!”他加快手上的动作,

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彩票?他试过了——重生后的第一周,

他就凭着前世记忆去买了那注本该中奖的号码。结果分文未中,“呸!

这烂怂彩票果然有防穿越机制,根本中不了!”。不过没关系,他还有更完整的计划。

这几天他已经总结完了他的《重生宝典》,如果大家也重生了一定也要记住我的宝典,

吃尽时代红利!1977年,一定要参加高考。1982年,去去深圳创业,当风口上的猪。

1993年,用银行的钱在上海浦东买房。1995年,倒腾VCD挣钱去到北京买四合院。

2000年开始开网吧。2001年,买茅台的股票。2003年,淘宝网诞生。

2009年,买比特币。2010年,找到一个姓雷的小伙子,投资他。2018年,

开始搞自媒体2019年,收购几个快倒闭的口罩厂。2023年,开始存黄金。对了,

还有2002年世界杯冠军是巴西。2006年是意大利,2010年是西班牙,

2014年是德国,2018年是法国,2022年是阿根廷。如果这些都记不住的话,

那2015年,一定要去跳社会摇。从燕子的话里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是家族唯一男丁,

创业无数次,筹集原始资金这块可谓熟门熟路。当然全都没有成为风口上的猪,

反而成了接盘的韭菜。比如说2010年,变卖家产去进货小灵通,

结果小灵通第二年就淘汰滞销了。晚饭后,他走进大伯家。燕子还是个十五岁的小女孩,

昏黄的灯泡下,一大家子人正在吃饭。“大伯,爸,我想去南方闯一闯。”李建国开门见山。

屋内顿时安静下来。前世,他就是在这个秋天提出要去南方,被全家否决,

最终拖到第二年才成行,错失了最早的机会。“你才十八,闯什么闯!”父亲最先反对。

李建国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这是我这半年在县图书馆查的资料,

南方现在发展很快,特别是VCD影碟机,这是未来的趋势。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数字压缩技术、光盘存储、家电换代,

把前世在科技杂志上看来的概念提前二十年抛出。大人们听得一愣一愣。

“我需要三万块钱做启动资金。”他终于抛出重点。“三万?你疯了!”父亲拍案而起。

就在这时,李建国使出了杀手锏。“大伯,您还记得八零年您带我进城,

在国营饭店丢了两块钱,我陪您走了十里路回家吗?”“爸,八七年我发烧,

是您背着我冒雨去的卫生院。”他开始细数家族中每个人对他的好,

那些早已被时光掩埋的温情细节,被他一一唤醒。这是前世脑溢血昏迷时,

他在病床上反复回忆的画面——原来他不是没有人爱,只是后来太专注于失败,

忘记了这些温暖。“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让咱们李家,

成为十里八乡最风光的家族。”沉默良久。大伯放下筷子:“我出五千。”“我出三千。

”二叔跟上。父亲长叹一声:“我把家里的存折给你。”三天后,李建国怀揣三万块钱,

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月台上,母亲偷偷抹泪:“在外面好好的,不行就回来。”他重重点头,

内心波涛汹涌。这一次,他不会“不行”,这一世他也不会“不行”。

第二章 南方启航广州的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机油味。1994年的南方,遍地是机会,

也遍地是陷阱。李建国在前世失败无数次的经验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他避开那些明显是骗局的“快速致富”项目,直接找到了VCD配件批发市场。“老板,

这解码板多少钱?”“一百二。”“量大呢?”“你要多少?”“先要一百套。

”老板惊讶地打量这个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小伙子,这东西可不便宜。

”李建国笑了笑,掏出厚厚一沓现金。

前世他就是在这个阶段栽了跟头——贪便宜买了劣质配件,导致第一批产品全部报废。

这次他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保证质量。租下一间小作坊,雇了两个懂技术的志同道合的工人,

李建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白天,他跑市场、谈客户;晚上,

他自学电路原理和技术手册。前世失败的教训让他明白——再好的机遇,也需要扎实的内功。

三个月后,第一批“建国牌”VCD播放机下线。凭借着超前的营销意识,

他在机器外壳上印了“全数字高保真”的字样,这在一众山寨产品中脱颖而出。更绝的是,

他推出了“七天包退换”的服务——这在1994年的电子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老板,

这样我们会亏死的!”负责销售的老师傅劝他。李建国却坚持:“我们要做就做口碑。

”果然,退货率极低,而口碑却迅速积累。到了1995年春天,

他的小作坊已经扩张成一个小型工厂,月利润突破五万元。与此同时,

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不解的事——用全部利润,贷款在上海浦东买了三套房子。“小李啊,

你是不是疯了?那边现在全是农田!”上海的中介都觉得这年轻人不可理喻。

李建国只是笑笑。他记得很清楚,前世就是这一年,浦东开发全面启动,

这里的房价将在未来三十年翻一百倍。一边是实业的稳定收益,一边是地产的长期投资,

他两条腿走路,走得稳健而坚定。1995年夏天,VCD市场竞争开始激烈。

李建国果断转型,将工厂转手,带着五十万现金北上京城。在前世记忆中,

1995年是四合院价格的低谷。他用四十万买下了后海附近的一个破旧四合院,

又花了十万简单修缮。“这么破的房子,买来干啥?”陪同他的二叔直摇头。

李建国抚摸着院中的老槐树,没有说话。他知道,二十年后,这个院子价值上亿。

接下来的几年,他像先知般在时代的浪潮中穿梭:1996年,他预见网吧的兴起,

在北京高校周边开了第一家“网络咖啡屋”,电脑虽然只有十台,但每小时二十元的收费,

日入斗金。1998年,他用所有流动资金买入茅台股票,

被周围人嘲笑“买一个酒厂股票有啥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他及时抽身,

保住了在网吧行业积累的财富。每一次决策都精准得令人吃惊,只有李建国自己知道,

这些看似冒险的行动,背后是前世记忆的支撑。2001年秋天,

二十八岁的李建国已经身家千万。他在北京最好的酒店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家族聚会,

把所有的亲戚都接来京城游玩。宴席上,他举起酒杯:“八年前,我离开村子时说过,

要让李家成为十里八乡最风光的家族。今天,这个承诺实现了。”大伯已经白发苍苍,

握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建国啊,你是我们李家的骄傲!”父亲笑得合不拢嘴,

母亲则在旁边不停地擦眼泪。看着亲人们的笑脸,李建国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前世他从未体验过的——不是为自己成功而自豪,而是因能为家人带来荣耀而满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