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当一枚溏心蛋决定被煮透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3

1 完美的三分熟我叫陆小舟,二十八岁,互联网公司的UI设计师,

一个标准的都市独居雄性生物。我的生活状态,

就像我设计的界面——看起来简洁、现代、色彩和谐,但内核空空如也,

所有的交互都浮于表面。我的社交圈,则像一锅永远煮不开的温水,

维系在一种“点赞之交以上,知己好友未满”的尴尬境地。周五晚上八点,

我再次婉拒了同事组的“剧本杀”局,回到我那间五十平米、整洁得像个样板间的公寓。

冰箱里是速食餐盒,iPad里是刷不完的流媒体,空气里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噪音。

一种熟悉的、微凉的孤独感包裹着我。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而是像慢性咽炎,不致命,

但总让你觉得喉咙里卡着点什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

我在一个常潜伏的、名为“都市边缘观察”的小众论坛里,

看到了关于“溏心蛋社交俱乐部”的帖子。发帖人ID是“引导者07”,

帖子内容简洁而诱人:“厌倦了社交的沸点与冰点?疲惫于关系的忽远忽近?

‘溏心蛋社交俱乐部’,为您提供最舒适的‘半熟’社交场域。在这里,

所有关系都将停留在最美好的、介于熟与不熟之间的‘溏心’状态。安全,舒适,无负担。

感兴趣者,请提交申请,等待我们的筛选。”下面跟帖寥寥,

但都透着神秘和推崇:“社恐福音,谁去谁知道。”“人际关系舒适区天花板,

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再也不用担心关系升温或冷却焦虑,规则就是最好的保护伞。

”我心动了。这种被精确控温的社交,

听起来就像为我这种害怕失控、害怕投入后又受伤的人量身定做的。

我抱着“这年头连社交都能科幻设定化了?”的猎奇心态,

以及一丝“万一真的有用呢”的卑微期望,

长的、涉及性格测试、社交偏好、情感经历我如实填写了寥寥无几的两次的线上申请表。

一周后,我收到了回复邮件。没有祝贺,只有一个地址、一个时间,

和一行冰冷的提示:“请准时抵达,过时不候。携带身份证明原件。

”俱乐部的实体空间藏在一栋位于城市非核心商务区、毫不起眼的写字楼高层。

电梯需要刷卡才能抵达指定的楼层。门开的瞬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极简的日式性冷淡风装修,原木、水泥、留白。光线经过精心设计,

永远保持在令人放松的、暧昧的黄昏色调,柔和到几乎看不见影子。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雪松与白麝香的淡香,据说有舒缓神经的功效。

背景音乐是几乎察觉不到的环境电子音,像星际旅行时的白噪音。

几十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女分散在各个角落,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翻阅设计杂志,

有的只是在发呆。每个人都佩戴着一枚造型简洁的哑光黑色智能腕带,

这大概就是论坛里提到的“关系计量器”。

一位自称“引导员”、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笑容标准得像用模具刻出来的年轻男子,

将我们这批新人集中到一个半开放的休息区。“欢迎各位来到溏心蛋社交俱乐部。

”他的声音温和,却缺乏真实的温度,“我知道,各位来到这里,

都是希望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一片确定的绿洲。”他开始了入会训诫,语调平稳,

像在宣读一份科学报告。“记住,在这里,你们的关系就像一块上好的和牛,煎到表面微焦,

内里温热,汁水锁住,即可。又或者,像一枚完美的溏心蛋——蛋白凝固,蛋黄流淌,

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那才是极致的美味。一旦全熟,便失去了灵魂,只剩下干瘪与乏味。

”他抬起手腕,展示了一下那枚腕带。“这枚腕带,是我们俱乐部核心科技的结晶。

它能实时监测并量化你们互动的‘情感热力值’与‘关系亲密度’。

当处于安全的‘溏心’状态时,它会显示柔和的琥珀色光芒。

”“当互动有‘过度升温’的风险时——比如,

繁在非俱乐部时间联系、过度探寻对方隐私、产生强烈的排他性占有欲——腕带会变为橙色,

并发出轻微震动,提醒您需要‘降温’。”他的语气在这里略微加重,

目光扫过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无视警告,继续‘加火烹煮’,

导致关系彻底‘全熟’——例如,

确认恋爱关系、发生亲密接触、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依赖——那么,腕带会变成红色,

并触发我们俱乐部最核心的‘禁令’。”有人小声问:“触发禁令……会怎么样?

”引导员的脸上露出一个近乎慈悲,

却又让人脊背发凉的微笑:“我们会确保‘溏心’环境的绝对纯净。违规者,将被‘清退’。

请放心,过程是……无痛的。为了大多数会员的体验,我们必须这样做。

”他没有具体解释“清退”是什么,但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

我低头看着手腕上刚刚被戴上的腕带,冰冷的触感渐渐被体温焐热。一丝恐惧掠过心头,

但很快被一种更强烈的情绪覆盖——那是一种找到“秩序”的安全感。在这里,

我不需要再猜测对方的心意,不需要再焦虑于关系的进展,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则和边界。

这简直是我这种社交懒人兼懦夫的天堂。起初的一个月,俱乐部确实如宣传般美好。

我和一个喜欢看艺术电影的女生聊塔可夫斯基的哲学隐喻,

但不用在散场后纠结要不要送她回家;我和一个健身达人分享蛋白粉配方和训练心得,

但不用约着一起挥汗如雨,

担心自己体力不支出丑;我甚至和一个创业者在吧台边畅谈AI的未来,但离开俱乐部大门,

我们就是陌生人。完美,像一枚蛋白Q弹、蛋黄欲流还休的溏心蛋。

我享受着这种浅尝辄止的连接,像隔着玻璃橱窗欣赏精美的艺术品,无需拥有,只需欣赏。

直到我遇见了她——苏眠。她像一颗不小心滚进精密仪器里的顽石,

打乱了我刚刚建立起来的、井然有序的“半熟”世界。

2 那个“火开大了”的姑娘第一次见到苏眠,

是在俱乐部那个被称为“静默之角”的小型观影区。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部极其晦涩的法国文艺片,长镜头缓慢得让人窒息。观影区只有寥寥数人,

大多在昏昏欲睡。她坐在最角落的懒人沙发里,屏幕的光影在她脸上明明灭灭。

但她没怎么看电影,反而低头专注地……拆解一个魔方。不是转动,是真正的“拆解”!

她用一套小巧的精工工具,熟练地撬开魔方的卡扣,将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方块一个个取出来,

放在旁边的绒布上,排列得整整齐齐。我鬼使神差地走过去,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

低声搭讪:“嘿,你也觉得这电影无聊得像个行为艺术?”她抬起头,

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点倔强的脸,鼻子很挺,眼睛很大,瞳仁是罕见的深琥珀色,

像含着一汪流动的月光。她打量了我一下,没有一般陌生人的戒备,

反而晃了晃手里被“分尸”的魔方核心,语气带着一种研究者的认真:“不是无聊,

是导演的叙事结构,就像这个打乱的魔方,看似混乱无序,

实则每一个色块的运动都遵循着严格的数学逻辑和轨道。我在拆解它,嗯,物理意义上的,

看看它的内部结构是否和导演的思维一样……拧巴。”我愣住了。这姑娘的脑回路,

清奇得像掉线了的风筝。“我叫陆小舟。”我伸出手。“苏眠。”她拍了拍手上的灰,

没有握我的手,而是指向那堆零件,“苏醒的苏,睡眠的眠。你看,这个中心轴的结构,

就决定了它转动的最大自由度,也隐含了所有混乱的边界。”我尴尬地缩回手,

顺势摸了摸鼻子:“呃……听起来很深奥。你是……学物理的?还是搞艺术的?

”“故障排除工程师。”她重新低下头,开始组装魔方,手指灵活得不像话,“通俗点说,

就是专门解决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当系统和规则本身出现逻辑悖论的时候。

”“听起来很酷。”我在她旁边的懒人沙发里陷得更深了些,感觉和她的对话,

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俱乐部设定的“安全轨道”。“酷?”她组装好最后一块,

将一个完整的魔方在手里掂了掂,随手扔给我,“有时候也挺无聊的,就像这个魔方,

拆穿了,也不过是塑料、弹簧和色素。”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话题天马行空。

从科幻小说里设定的漏洞,聊到楼下奶茶店排队的随机模型预测。她说话直接,

不按常理出牌,笑起来有点没心没肺,

但眼神里偶尔会闪过与她年龄不符的、过于锐利的洞察,

仿佛能看穿我努力维持的“正常”外壳下的那点无措和孤独。我的腕带,在我们聊到第三次,

我忍不住和她分享了我那个“五彩斑斓的黑”的甲方故事时,

第一次微弱地闪烁了一下——从琥珀色,变成了极其短暂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橙色。

震动轻得像蚊子翅膀扇过。我像被烫到一样,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拉开了和她之间原本就不算近的距离。苏眠注意到了我的小动作。她歪头看着我的腕带,

又低头看看自己手腕上同样恢复琥珀色的腕带,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噗嗤一笑,

声音压得很低:“瞧把你吓的。陆小舟,你知道吗,你有时候谨慎得像在拆弹,

还是那种电影里红蓝线剪错一根就完蛋的类型。”我尴尬地推了推眼镜,

试图用玩笑掩饰心虚:“这不是……俱乐部的规则嘛。‘溏心’状态,最安全。

”“规则是为了让人更舒适,不是更束缚,对吧?”她拿起旁边小几上的水杯,

喝了一口苏打水,柠檬片在里面晃荡,“再说了,你不觉得,偶尔让蛋黄流出来一点点,

弄脏盘子,也挺有意思的吗?总好过永远停留在不冷不热的温吞状态。”我的心跳,

因为这句话,不争气地漏了一拍。手腕上,那刚刚平息下去的腕带,似乎又隐隐发烫。

我清楚地知道,苏眠和俱乐部里其他的“溏心”会员不一样。她像一颗投入静水的小石子,

注定要激起涟漪。之后的日子,我去俱乐部的频率明显增高。

我开始不自觉地寻找那个坐在角落、可能又在拆解什么奇怪东西的身影。

我会“恰好”坐在她常坐的位置附近,会“顺手”多拿一杯她喜欢的青柠味苏打水,

会“偶然”提起她上次说过的一个冷门乐队,然后“不经意”地用手机播放。我们的互动,

开始在“溏心”的边缘疯狂试探。这种试探,带着一种隐秘的***感,像是在雷区边跳舞。

有一次,我被一个反复无常的客户折磨到几乎崩溃,在俱乐部里也显得心不在焉。

苏眠什么也没问,只是在离开时,塞给我一张折叠的纸条。我回到家里打开,

上面是一个她手绘的、我的Q版头像,配上一个爆炸头的搞笑动图步骤分解图,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启动‘甲方屏蔽’磁场!步骤一:深呼吸。

步骤二:默念‘我是你爸爸’。步骤三:想象他把需求吃下去的样子。

”我对着那张纸条笑了很久,胸口的郁结竟然真的散了不少。

但这远远超出了俱乐部规定的“不过问彼此现实压力”的范畴。

这是一种带着温度的、个性化的关怀。我的腕带,橙色闪烁的频率越来越高。

那震动从最初的微不可察,变得清晰可感,像一种无声的警告,

又像是我自己越来越响的心跳。我开始感到焦虑。

我贪恋和苏眠在一起时那种新奇、放松、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有趣起来的感觉,

但又恐惧于那未知的“禁令”。我像个精分的赌徒,一边享受着在悬崖边漫步的***,

一边又害怕下一秒就会坠入深渊。我试图冷却,刻意减少去俱乐部的次数。

当她发来信息我们不知何时,已经交换了俱乐部之外的联系方式,我回复得简短而延迟,

试图重新筑起那道安全的围墙。苏眠敏锐地察觉了我的退缩。

她没有像有些人那样追问“你怎么了?”或者“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她只是沉默了下来。这种沉默,比任何质问都让我难受。直到那个我加班到深夜的晚上。

星月无光,城市只剩下路灯和霓虹。我拖着灌了铅一样的双腿,走出冰冷的办公楼,

冷风一吹,疲惫感深入骨髓。然后,我看到了她。她就站在街角那盏昏黄的路灯下,

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连帽衫,手里提着两罐冰啤酒,像一株安静而倔强的植物,

生长在这冰冷的混凝土森林里。“路过,顺便。”她看到我,走上前,把一罐啤酒递过来,

语气轻松得像在讨论明天会不会下雨。那一刻,所有关于规则、警告、风险的理智,

所有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全都土崩瓦解,蒸发殆尽。

在这个巨大的、讲究边界和效率的城市里,有个人“路过”了你深夜的疲惫,

并且愿意停下来,陪你喝一罐无关痛痒的啤酒——这本身,

就是一种最致命、最温柔的“越界”。我们坐在马路牙子上,

肩膀偶尔会因为调整坐姿而轻轻相触。没说什么深刻的话,只是喝着酒,

看着偶尔飞驰而过的车灯,像划破夜空的流星。“今天那个客户,”我最终还是开了口,

声音有些沙哑,“又提了十八遍修改意见。”“嗯。”她轻轻应了一声,没有安慰,

只是听着。“我有点……累。”我说。这句话很轻,却仿佛用尽了我所有的力气。“我知道。

”她说。这两个字,重若千钧。我感觉到手腕上的腕带在持续发烫,震动的嗡鸣声越来越大,

几乎要顺着骨骼传遍我的全身,在我耳边嗡嗡作响。我知道,

我们正在滑向那个不可挽回的深渊。那警告不再是遥远的规则,而是切肤的灼痛。“苏眠,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看向远处那片模糊的城市天际线,不敢看她的眼睛,

“我们可能……玩过头了。”“煮过头了,是吧?”她接话,声音很轻,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风中摇曳的蛛丝,“我知道。我的腕带,都快震成筋膜枪了。

”我们相视苦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恐惧,和同样无法掩饰的、已然燎原的情感。

那一刻,我清晰地看到,她腕带上的光芒,正从剧烈的、闪烁的橙色,

向着一种稳定而危险的红色蜕变。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勇气,混合着长期被规则压抑的叛逆,

还有对她那难以割舍的眷恋,猛地冲上了我的头顶。“去他妈的溏心蛋,”我转过头,

直视着她那双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就想吃全熟的炒鸡蛋,不行吗?

哪怕糊了,我也认了!”我伸出手,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想去握住她放在膝盖上的手。

就在我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她微凉皮肤的瞬间——“嘀——!!!!

”尖锐、刺耳、完全不似人间应有的警报声,如同高压电流般同时从我们两人的腕带上炸响!

那光芒,瞬间变成了如同凝固血液般的、令人心悸的、稳定的深红!

3 禁令与“清洁工”警报声只持续了三秒便戛然而止,

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生生掐断了喉咙。周围的夜色依旧沉寂,远处的车流依旧喧嚣,

仿佛刚才那骇人的声响只是我们因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幻听。

但手腕上那持续散发着不祥红光的腕带,像两道冰冷的烙印,无情地提醒着我们,这不是梦,

这是现实——一个即将崩塌的现实。“触发了……”我喉咙发干,

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一股寒意从脚底瞬间窜上头顶,四肢都有些发麻。

苏眠的脸色在惨白的路灯下显得更加苍白,但她眼中除了瞬间掠过的惊惧,

竟还有一丝……“果然如此”的奇异冷静,仿佛一个等待许久的实验结果终于得到了验证。

“看来,‘清退’程序启动了。”她的冷静奇异地安抚了我些许的慌乱。我紧紧握住她的手,

这一次,没有任何阻碍,她的手指冰凉,但用力地回握着我,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几乎是在我们话音刚落的瞬间,一辆漆黑的、没有任何标识、线条冷硬的厢式车,

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到我们面前的街边停下。它的引擎声低得几乎听不见,

车身反射着路灯冰冷的光,像一块移动的墓碑。车门“嗤”地一声自动打开,

里面站着两个穿着类似轻型防化服、戴着全覆盖式头盔、面无表情的高大男子。

他们周身散发着一种非人的、机械般的气息——这就是俱乐部的“清洁工”。

没有多余的对话,甚至没有给我们任何反应的时间。其中一人,动作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