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除了己经烧没得,都在这里了。”
常逸行礼道。
“埋了吧。”
“喏。”
几人哼哧哼哧的挖坑随后将众人一同埋在地下。
看了看头顶的大日,己经午时三刻了。
众人清洗一下后再次骑着马向远处而去。
只不过临行前,在众人安葬的地方,韩非摆放了一份米团子,一块干粮外加二两肉干。
常逸五人并未说什么,因为他们己经看出韩非这么做明显是察觉到村庄里还有人。
不过九公子既然选择留下食物而不是带幸存者,他们几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马蹄声远去。
又过了半个小时一间被烧的只剩残垣断壁的房间里一个孩童跑了出来。
西下搜寻最后来到村庄众人安葬的地方。
看着上面摆放的米团子干粮还有肉干。
孩童冲着马车印迹方向跪下拜了拜。
这才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这情况不是特例,是常有发生。
韩非救不过来,唯有一点善心让生活于世的人多活一段时间。
紧赶慢赶,终于还是在濮阳城门关闭时进了城。
一众人住在驿站,洗去这几天来赶路的灰尘。
至于夜生活?
拜托,赶路很累的好吧。
现代人坐一天车都累的够呛,更何况是古代骑马坐马车,有床了谁不好好养精蓄锐?
妥妥的体力活。
洗漱完,吃了一只烧鸡一碗米饭海带鸡蛋汤,又让后厨宰了一只羊。
六个人吃的那是火热。
至于钱的事情。
不用担心,亲爱的老母亲给了他十金。
一顿饭钱他还是付得起的。
烹羊肉吃起来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一个香字了得。
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发展的,没有味精鸡精大料却烹饪的比上辈子还要香。
总之,这顿饭六人吃了以后关系亲近了不少,唯一让韩非肉痛的是这一顿饭加上住宿费要了他三金。
贵吗?
其实不贵。
这路上的花费老母亲给的钱说不定不够,那他只能动用自己的小金库了。
豪掷千金是不可能,他一个不受宠的九皇子哪来的钱?
这边他挥霍起来那边他的老父亲就要给韩非表演一个老母亲消失术了。
说这些只是证明他有钱,但他不能大手大脚的花。
烦死了。
不过请几顿饭还是没问题的。
别问,问就是老母亲的小金库。
酒足饭饱韩非回房间休息其他几人都有三分醉,但该站岗值班还是要值班的。
韩非可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啊。
第二日抖擞精神的众人再次赶路。
脚步都快了不少。
说明马儿休息的不错。
终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到了稷下。
众人再次入住驿站,依旧是烹羊吃酒。
这次,众人喝了个大醉。
因为几人的任务己经完成了。
这顿饭也是韩非给几人的饯行宴。
相处一个月,几人也知道韩非的性格,贵族礼仪基本没有,和他们几人相处起来那是轻松愉快。
韩非这次是叫上了常大哥,常逸也没拒绝,总之就差勾肩搭背抵足而眠了。
第二天一早,韩非给了五人百两银子,备齐了干粮与饮水出临淄城送了一里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你说韩非这么做有什么用?
收买人心?
不不不,韩非这是真情流露啊。
记住,当你有钱的时候一定要谦逊有礼且舍得为士兵们花钱。
因为,他们真的会给你卖命。
韩非这一路上也碰到了百人的土匪,最后是五人舍命杀匪才将百人打退。
你说韩非死了他们也死了,他们不得不拼命?
这就不得不说逃兵了。
他们隐姓埋名你能怎么着?
至于家人,逼急了他们投靠他国,损失的是韩国。
不要怀疑,秦国能横扫六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点上,秦军没有逃兵,也不会有逃兵。
而其他国家嘛。
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更何况是韩国了。
常年挨揍这群人都有丰富的摸鱼经验与后路了。
所以韩非说自己身家性命在他们手上并不为过,善待他们也是极对的。
韩非都没出手五个人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就将韩非安全带到了稷下。
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七国除了秦国外其他国家的人大多讲究仁信。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性命待君。
至于后世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刘邦成立大汉的事情了。
现在,讲究的就是仁义。
韩非给受伤的士兵每人一颗小还丹,又来到城镇上的医馆为几人包扎拿药。
仅仅几天,几人的伤就快愈合了。
常逸几人怎么想?
能怎么想?
舍命陪君子啊。
那小还丹是什么?
疗伤圣药,说实话放在古代基本上就是特效药了。
经常受伤的兄弟们都知道,一道伤口最少要几天才能结疤,愈合要十几天。
而韩非给的东西让他们几天就好了,你说是不是价值千金的神药?
千金用在他们几个二三子身上,你说要你你怎么做。
当然是以身相许啦。
这也是几人和韩非迅速熟络的原因。
不是因为想当韩非大哥。
而是把韩非当主公了。
命都给你了,我们勾肩搭背怎么了?
我就问你怎么了?!
可以说只要韩非摆上宴席一杯壮行酒下去让他们去刺杀秦王他们都会去干。
或许有人问怎么可能。
这就不得不说七国的风气了。
吕不韦三千门客真当是说说的?
他们这群二三子随时都能为吕不韦卖命。
韩非什么身份?
皇子。
虽然是九皇子,但人家看的起你和你称兄道弟对你也如手足,常逸几人如果不是还在军中任职都能当场拜主公。
就算如此,在几人回去后军队中也会响起一些对韩非有利的声音。
可能不会多,但至少好名声出去了。
而常逸五人以后能在关键时刻救韩非一命也说不定。
这就是人情世故啊。
韩非以前不懂也不能懂。
但人都出来了,那自然该发展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你说野心?
说服赵姬算不算?
开玩笑,开玩笑,现在的赵姬说不定己经和嫪毐混在一起准备给政哥搞点事情呢。
毕竟长信侯的长处就是特长。
吕不韦与赵姬亲自认证,板上钉钉的。
送走几人后,韩非感觉身边似乎安静了许多,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
这人啊,是群居动物,孤独总是让人难受。
好在韩非还有事情要做。
递拜帖。
这个时候的登门拜访不像现代社会打个招呼,就首接去了。
需要提前几天递上拜帖,等候主人家有空闲确认时间才能过去拜访。
并且拜访也是要拿礼物的。
贵不贵重的不说,但韩非身为一个皇子至少也要拎着二斤腊肉当做礼物才行。
而主人家也会回礼。
可以是果子,蔬菜,布匹等东西。
而韩非现在要拜访的第一个人是儒家的顶级大佬。
荀子。
没错,就是历史上韩非子与李斯的老师。
听说他老人家在稷下学宫做客,而招待他的是浮丘伯,齐国当差,荀子的弟子。
韩非将拜帖递交给荀子后他还要给浮丘伯递拜帖,其次才是一些有名的儒家名人。
总之拜帖是要递的,他们见不见是他们的事儿,但你来到这里却不拜访就是你的不对了。
考虑到荀子和浮丘伯是师徒一起递过去也没事,他们见自己说不定会一起见,不见自己肯定都不见。
反正干脆一些别耽误自己拜访其他人。
至于老父亲给的手书,那东西是给稷下学宫看的,不是给荀子他老人家看的。
真看了手书说不定韩非会被老人家的徒弟乱棍打死。
成与不成就静候佳音了。
正好来到齐国了,这段时间就好好放松一下。
比如,勾栏听曲。
齐国最著名的人物韩非就知道一个,管仲。
而当时知道管大佬除了九年教育外就是在手机上刷到女闾,感兴趣的韩非这才去搜索一些这东西的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教坊司。
真正的齐国官方产业。
也是管仲让齐国强大的产柱之一。
身为即将入学稷下的文人骚客自然要做一些雅事。
勾栏听曲就挺不错。
当然,女闾太低级了,那是普通百姓才去的地方。
韩非要去的自然是更有格调的地方。
比如。
紫兰轩。
没错,就是紫兰轩。
进城的路上韩非就被紫兰轩的奢华吸引了。
进入听曲赏舞那也是一件雅事。
虽然知道可能是消金窟但韩非还是想要试一下的。
毕竟他还不知道紫兰轩的深浅,总要尝试一下才知道对吧。
当然,三天内韩非是没有任何想法的。
拜访大佬要紧,大佬不见自己倒是可以去看看。
修身养性。
练习剑法。
掌法,拳法。
时间啊,他不知不觉就消逝了。
第二天韩非就收到回帖了。
韩非客气的接过眼前儒生的回帖。
“先生可有时间?
非,设宴款待先生,以全先生为非操劳之行。”
行礼自然要行贵族礼。
他还不是儒家学子还不能行儒家之礼。
眼前略带斯文的儒生受了韩非全礼后用儒家之礼(周礼)还之。
“公子客气了,庄,不过一儒生不能收礼。”
自称庄的人行了全礼,韩非自然受着。
庄受了他全礼代表他的背后的荀子,而韩非受了他全礼代表的是韩国皇子。
“如此是非唐突了。
今日我见先生如见故友,非有一份薄礼想送,还请先生不要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