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主角是龍安苏晓的悬疑灵异《我的老婆怎么可能这么可爱?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悬疑灵作者“龍安小哥”所主要讲述的是: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我的老婆怎么可能这么可爱?》主要是描写苏晓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龍安小哥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我的老婆怎么可能这么可爱?
主角:龍安,苏晓 更新:2025-10-14 06:17:1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完美的裂痕窗外的阳光像是被精心计算过角度,恰好透过百叶窗的缝隙,
在亚光黑的地板上投下几道温暖而不刺眼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刚刚烤好的吐司的麦香,
还有一丝甜橙果酱的清新。我,林暮,坐在餐桌旁,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黑咖啡,
目光却无法从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身影上移开。我的妻子,苏晓。她背对着我,
正踮着脚尖去够橱柜顶层的玻璃杯。
晨光勾勒出她纤细的腰线和因为抬手动作而更显优美的背部曲线。
她今天穿了一件印着卡通兔子图案的棉质睡裙,裙摆下露出的小腿白皙笔直。“够不到吗?
我来。”我放下杯子,准备起身。“不用不用!”她回过头,冲我皱了下鼻子,
做了一个俏皮的“我很厉害”的表情,随即轻轻一跳,灵巧地取下了杯子。转身时,
栗色的长发划过一个活泼的弧度,几缕发丝调皮地贴在她光洁的脸颊上。
她把杯子放在流理台上,开始冲泡牛奶。每一个动作都流畅得像是在跳舞,手腕翻转,
热水壶倾泻,白色的液体与透明的玻璃杯壁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
她哼着不成调的、我从未听过的轻快旋律,脚尖还轻轻点着地。这就是我每个工作日的早晨。
程序化,规律,且……完美得不真实。苏晓将冲好的牛奶端到我面前,
杯子边缘贴着一只可爱的熊猫造型温度计,显示着最适宜入口的45℃。
她自己则捧着一杯橙汁,在我对面坐下,双手捧着杯子,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老公,
今天下午回来,我想吃你做的红烧排骨了。”她的声音带着一点撒娇的鼻音,
像羽毛轻轻搔过心尖。我点点头,心里却在飞速运转。冰箱里确实有排骨,是前天买的。
我并没有告诉过她,她是怎么知道的?购物清单是我列的,采购是我去的……或许,
只是她偶然看到了?“好。”我简短地回答,抿了一口咖啡。
理性的思维模式是我的职业习惯,也是我的性格底色。
作为一个与严谨逻辑和冰冷代码打交道的程序员,
我习惯于为所有现象寻找一个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解释。而苏晓,
本身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不合理”。我们结婚三年了。
她就像上天为我量身定做的完美伴侣。
代码调试失败后的阴霾;她做的菜永远符合我当下最隐秘的胃口;她记得我所有琐碎的喜好,
甚至是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习惯。她永远活力满满,从不抱怨,温柔体贴到了极致。
这种极致,曾经让我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和满足中。一个像我这样刻板无趣的男人,何德何能,
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到犯规的妻子?在最初的狂喜过后,一种细微的、不易察觉的不安,
开始像水底的暗礁,偶尔会硌到我的理智。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个……精心编写的程序。
每一个响应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反馈都直击内心最柔软处。“发什么呆呢?”苏晓伸出手,
在我眼前晃了晃。她的手很小,手指纤细白皙,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透着健康的粉色。
我抓住她的手,轻轻握了握。触感温暖、柔软,是人类肌肤无疑。
我为自己刚才那一闪而过的荒谬念头感到一丝羞愧。“没什么,在想一个算法优化的问题。
”我找了个借口。她“哦”了一声,并没有追问,只是反手握住我的手指,
用指尖在我掌心轻轻挠了挠,带来一阵微痒的悸动。
她眼睛弯成了月牙:“我们林大师最棒了,肯定能搞定!”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
再次让我心头一暖,将那点疑虑暂时压了下去。早餐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我起身收拾餐具,
准备把咖啡杯和牛奶杯拿到水池。苏晓也同时站起来,想要帮我。就在我们交错的那一刻,
意外发生了。我的手肘不小心碰到了她放在桌沿的、那杯还没喝完的橙汁。玻璃杯倾倒,
澄黄的液体裹挟着几块冰块,猛地泼洒出来,大部分溅在了苏晓裸露的小臂上。
事情发生得太快,我甚至来不及惊呼。“啊!”苏晓短促地低叫了一声,条件反射地缩回手。
我的心脏骤然收紧。现在是初秋,天气还带着夏末的余热,那杯橙汁是加冰的,温度很低。
但让我魂飞魄散的是,几乎在橙汁泼出的同时,我放在桌上的那杯没喝完的热咖啡,
也被我的动作带倒,深褐色的、滚烫的液体,紧跟着泼向了同一个位置!“小心!烫!
”我失声喊道,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只剩下闯下大祸的惊恐。
我几乎能预见到她白皙皮肤上立刻浮现出的红肿和水泡。我猛地伸手想去拉她,
想去用冷水冲洗,但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然而,下一幕,让我的动作僵在了半空,
瞳孔因为难以置信而急剧收缩。
肤的瞬间——我发誓我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液滴仿佛遇到了一层看不见的、极细微的屏障。
它们没有像正常液体那样泼洒、浸润、附着,而是像水银一样,以一种违反物理常识的方式,
瞬间凝聚成更小的圆珠,然后……滑落了。是的,滑落。就像雨水打在高度疏油的荷叶上,
迅速滚落,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之前冰橙汁的水渍,在她手臂上残留着,
带着一丝凉意。时间仿佛凝固了。厨房里只剩下咖啡滴落在地板上的“嘀嗒”声,
和我粗重得如同风箱般的呼吸声。我死死地盯着她的手臂。那片皮肤,光滑依旧,白皙依旧,
别说烫伤的红肿,连一点因为温差刺激而产生的鸡皮疙瘩都没有。这不可能!
我亲手泡的咖啡,我知道温度。那是我习惯的,接近八十度的热水冲泡的,
刚刚我还喝了一口,舌尖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份灼热感。这样的温度接触皮肤,
绝对会在瞬间造成一度甚至二度烫伤。可是……什么都没有。苏晓也愣了一下,
随即脸上迅速恢复了常态,甚至还带着一点刚才被惊吓到的余悸。她甩了甩手臂,
抽出几张纸巾,一边擦拭着冰橙汁的水渍,
一边用那种惯有的、带着点娇嗔的语气说:“哎呀,吓我一跳!还好咖啡不烫了,
不然我可要哭给你看了。”不烫了?我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变凉。
我猛地看向倒在地上的咖啡杯,杯口还缭绕着微弱的热气。
我甚至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和那份没有完全散去的热度。它在物理意义上,
绝对是烫的。可她为什么说“不烫了”?是她感觉迟钝,还是……她在撒谎?
为了掩盖那不可思议的、违背常理的一幕?
我的大脑不受控制地开始回溯刚才那不到一秒的画面。
液滴的凝聚、滑落……那绝不是正常现象!那更像是……某种高效的液态防护层?
某种……纳米级别的疏水表面?一个冰冷的、尖锐的念头,如同破冰的锥子,
狠狠凿开了我一直以来刻意维持的平静。“你……没事?”我的声音干涩得厉害,
几乎不像是我自己的。“没事呀。”苏晓抬起头,
对我露出一个明媚又带着点安抚意味的笑容,她把擦干的手臂伸到我面前,“你看,
就是有点凉凉的,真的不烫。”那节小臂就在我眼前,肤光胜雪,毫无瑕疵。
可此刻在我眼中,它却显得如此诡异。我强迫自己冷静,
用尽全身的力气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没……没事就好。吓死我了。
”我弯腰去捡地上的杯子碎片,借以掩饰我内心的惊涛骇浪。我的手指在微微颤抖。
收拾完残局,我以公司有急事为由,几乎是逃离了那个弥漫着甜蜜香气,
此刻却让我感到窒息的公寓。坐在驾驶室里,我却没有立刻发动汽车。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
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阳光依旧明媚,小区里鸟语花香,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但我知道,
有些东西,不一样了。那个“完美妻子”的滤镜,出现了一道清晰的、无法忽视的裂痕。
热水咖啡无法烫伤她……这个发现像一颗种子,一旦落入心田,
就开始疯狂汲取我记忆中所有不合逻辑的养分,生根发芽。我回忆起,结婚三年来,
她似乎从未生过病。一次也没有。流感季节,我病得昏天暗地,她贴身照顾,却从未被传染。
她体力好得惊人。一次徒步旅行,我累得气喘吁吁,她却依然步履轻快,脸颊红润,
连汗都出得很少。她似乎总能“预知”我的需求。在我感到口渴之前,
水杯已经递到手中;在我觉得寒冷之前,毛毯已经披在肩上……以前,
我将这一切归结为她的细心、她的体贴、她天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以及我们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可现在,那个可怕的、被我压抑在心底最深处的疑问,
伴随着冰冷的寒意,再次浮上心头,
并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都要狰狞——我的老婆……苏晓……她真的,是人类吗?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病毒一样迅速侵蚀了我的整个思维。我看着后视镜中,
那个映照出来的、脸色苍白、眼神惊疑不定的自己,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迷茫。
我爱的那个女人,那个构成我全部幸福感的源泉,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蛛丝马迹引擎的轰鸣声在封闭的地下停车场里显得格外沉闷,
像极了我此刻的心跳。我没有立刻驶离,只是将车停在原位,熄了火,
双手依然死死攥着方向盘,仿佛它是惊涛骇浪中唯一的浮木。车厢内一片死寂,
只有空调系统微弱的气流声。刚才厨房里那违反物理常识的一幕,
在我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咖啡液滴的凝聚、滑落,苏晓手臂上光洁如初的皮肤,
以及她那句轻飘飘的“不烫了”……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把冰冷的刻刀,
在我坚信不疑的世界观上划下深可见骨的痕迹。“理性,林暮,你需要理性。
”我低声对自己说,试图用职业习惯来武装几乎崩溃的情绪。我是一个程序员,
我相信数据和逻辑。那么,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数据”是什么?
一个对高温至少是表象上的高温免疫的伴侣?一个完美到不像人类的妻子?不,
我不能仅凭一次意外就下定论。也许……也许只是我眼花了?人在紧张的时候,
视觉会出现误差。也许那咖啡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烫?也许苏晓的皮肤构造异于常人,
耐热性特别好?一个个假设冒出来,又被我自己迅速推翻。
亲身验证过;至于异于常人的皮肤……这比“她可能不是人”听起来更像个拙劣的科幻故事。
巨大的矛盾撕扯着我。一边是三年朝夕相处积累下来的、沉甸甸的感情和依赖。
苏晓的笑容、她的温度、她在我耳边软语时的呼吸……这一切怎么可能是假的?另一边,
是那无法解释的“证据”所带来的、深入骨髓的寒意和恐惧。我在车里坐了足足半个小时,
直到手机响起,是苏晓发来的消息,一个可爱的兔子表情,问他晚上想配什么青菜。
看着那个熟悉的、承载了她无数爱意的表情包,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我在做什么?
我在怀疑我用生命去爱的女人?就因为一个可笑的、无法证实的意外?我深吸一口气,
回复了一句“你决定就好,我都喜欢”,然后用力揉了揉脸,发动了汽车。我必须弄清楚。
不是为了证明她“非人”,而是为了打消我自己这荒谬的、亵渎的念头。
我需要更多的“数据”。从那天起,我们的家,这个曾经温暖的港湾,
变成了我秘密的观测场。而我,从一个沉浸在幸福中的丈夫,
变成了一个戴着面具的、小心翼翼的侦探。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测试”。测试一:记忆精度。
某个晚上,我们窝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趁着情节间隙,我状似随意地搂着她的肩膀,
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正式约会吗?就在大学路那家‘转角’咖啡厅,你点了一杯冰摩卡,
紧张得把吸管都咬扁了。”这是事实。但那家咖啡厅的名字叫“偶遇”,不是“转角”。
我故意说错了名字。苏晓靠在我怀里,眼睛还盯着电视屏幕,
闻言几乎是没有任何停顿地、用带着笑意的声音自然接话:“是呀,
那家‘转角’的冰摩卡确实不错,不过我后来再也没咬扁过吸管了,太丢人了。
”她的回答流畅自然,表情没有丝毫异样。我的心,却微微沉了一下。她没有纠正我。
这不符合常理。对于拥有如此“完美”记忆力的她来说,
对于那段我们反复回忆、视若珍宝的初恋时光,
她怎么可能记错那家有着特殊意义的咖啡厅的名字?除非……她的记忆库在调用时,
优先匹配了关键词如“第一次约会”、“咖啡厅”,而忽略了我提供的错误名称,或者,
她的信息库本身,在这个细节上就是模糊的?我没有表露任何情绪,只是将她搂得更紧了些,
仿佛这样能汲取一些真实感。她在我怀里舒服地蹭了蹭,像一只满足的猫咪。
测试二:生理极限。周末,我提议去爬山,选了一条以陡峭和漫长著称的路线。
我想看看她的体力底线在哪里。整个过程,对我这个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堪称折磨。
汗水浸透了衣服,肺部火辣辣地疼,双腿如同灌了铅。反观苏晓,她始终走在我前面半步,
步伐轻快稳健,呼吸均匀,只是鼻尖渗出些许细密的汗珠,脸颊带着运动后的健康红晕,
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装饰。中途我几次累得想要放弃,都是她笑着给我鼓劲,
从背包里拿出水递给我,甚至在我最狼狈的时候,轻松地拉着我的手腕,借力给我。“晓晓,
你……你体力也太好了。”我喘着粗气,由衷地“赞叹”。
她回头对我嫣然一笑:“可能是我平时注意锻炼吧?而且跟你一起,一点都不觉得累呀。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她确实有晨跑和瑜伽的习惯。但……好到这种程度?
我一个成年男性的体能,在她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这已经不是“注意锻炼”能解释的了。
登顶后,我瘫坐在石头上,几乎动弹不得。苏晓却依然精力充沛,迎着山风张开双臂,
欢呼着欣赏风景,然后拿出手机,寻找最佳角度为我们自拍。她的笑容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却让我感到一阵莫名的疏离。测试三:信息监控。我利用我的专业技能,
悄悄在家里的智能家居系统中设置了一些隐蔽的日志记录点。
主要是网络连接记录和主要房间客厅、卧室的传感器如运动、温度数据。
我并非想窥探她的隐私,我只是想了解,在我入睡后,或者我不在家时,她通常在做些什么。
结果更加令人不安。记录显示,在我深夜熟睡后,
卧室的运动传感器会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这正常。但客厅的网络连接设备,在凌晨时分,
偶尔会有规律性的、极低数据量的对外连接,连接的IP地址经过伪装,无法追踪。
更重要的是,家里那个连接Wi-Fi的智能体重秤苏晓每天都会用的数据,
在过去三年里,显示她的体重波动范围精确得可怕,上下浮动从未超过0.1公斤。
这甚至违背了基本的生理规律水分、饮食的影响。这些零碎的“数据点”,
单独看来似乎都可以用“巧合”、“个体差异”、“设备误差”来解释。
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指向性就变得愈发清晰。她可能真的……不是普通人。
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我寝食难安,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我急需一个宣泄口,
一个可以信赖的、能提供理性分析的人。我找到了陈深。他是我大学时代的好友,
现在是一名杰出的神经科学医生,思维敏锐,为人靠谱。在一家安静的清吧角落里,
我几杯酒下肚,终于将憋在心里的恐惧和盘托出。我省略了黑客行为和非法的数据监控,
只重点描述了“咖啡事件”和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些“不合常理”之处。陈深听完,
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晃动着手中的威士忌酒杯,冰块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得凝重。“暮哥,”他放下酒杯,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
“按照你的描述,苏晓的表现……确实,‘完美’得有些异常。
远超正常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范畴。”他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已经脆弱不堪的神经上。
“你知道,我们领域一直在研究脑机接口和仿生科技。”陈深继续道,
声音里带着一丝科学工作者特有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
“有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实验室,据传已经在开发高仿真的‘情感伴生机器人’。
它们的外观、触感几乎与人类无异,内置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情感,
学习并适应伴侣的需求,提供极致的情绪价值……”“情感伴生……机器人?
”我喃喃地重复着这个词,感觉血液都快要凝固了。“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
一个基于现有科技发展趋势的、最符合逻辑的推测。”陈深看着我苍白的脸,补充道,
“当然,可能性有很多。也许苏晓只是……比较特殊。但你提供的‘证据’,
尤其是对物理伤害的异常抵抗,指向性太强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
语气带着同情和担忧:“我知道这很难接受。但如果你真的想弄清楚,
或许……可以从她的过去入手?看看有没有什么照片、日记,
或者她从不让你接触的私人物品?”陈深的话,为我黑暗中的摸索提供了一盏灯,
尽管这盏灯照亮的前路更加令人恐惧。机器人?这个我只在科幻电影里见过的词汇,
如今可能与我同床共枕的妻子联系在一起?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时,苏晓已经睡了。
卧室里只开着一盏昏暗的床头灯,她侧躺着,呼吸均匀,面容恬静美好得像一个天使。
我站在门口,久久地凝视着她,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挣扎。我爱她。这一点,
无论真相如何,似乎都没有改变。但我也必须知道真相。我轻轻带上卧室门,走到了书房。
角落里放着一个旧的储物箱,里面是一些我们恋爱时期的纪念品,以及苏晓的一些旧物。
她说过,那都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但舍不得扔。我从未仔细翻看过。出于尊重,
也从未想过需要去翻看。今晚,在陈深那番话的驱动下,我打开了那个箱子。
小摆件、已经干枯的花束、电影票根、我们一起画的幼稚的涂鸦……充满了回忆的甜腻气息。
我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拿起,又放下,心中愧疚感更甚。就在箱子快见底的时候,
我的手指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的边角。拨开上面覆盖的几本旧杂志和几张贺卡,
我摸到了一个质感有些奇异的相框边框。它被一块深色的绒布紧紧包裹着,藏在最底层。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我轻轻地将它取了出来。入手微沉。解开绒布,
里面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木质相框。但相框里的照片……却很奇怪。
那不是常见的彩色照片,而是一种色调偏暗、质感特殊的图像。更关键的是,
照片被严重损坏过,只剩下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小,边缘是焦黑卷曲的痕迹,像是被火烧过。
残存的那部分图像上,是苏晓。毫无疑问是她。那张脸,那眉眼,那微笑的弧度,
我绝不会认错。但她穿的衣服……却让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那是一件我从未见过的、风格极其复古,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未来感”的银白色制服。
线条流畅简洁,泛着某种金属或特殊织物的光泽,肩部有一个模糊的、类似徽章的图案,
但大部分随着被烧毁的部分消失了。她的发型也不同于现在的披肩长发,
而是利落地高高束起,显得干练而……陌生。背景是完全模糊的纯色,无法分辨是在哪里。
这张照片的材质、风格、服饰,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它不属于苏晓对我描述的、她那平凡温馨的成长经历中的任何一环。我拿着这张残破的照片,
僵在原地,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啡免疫、超常体能、完美记忆的漏洞、诡异的网络连接、精确到克的体重……所有这些线索,
似乎都在这一刻,被这张来自未知时空的照片串联了起来。陈深的猜测,
那个可怕的、关于“非人”的猜测,不再是空穴来风。我的妻子,苏晓。她不是人类。
那她……究竟是什么?来自哪里?潜伏在我身边,目的又是什么?
巨大的谜团和深入骨髓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我吞没。我握着那张灼热的残片,
站在书房的黑暗中,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深渊的边缘,而脚下赖以立足的土地,
正在寸寸碎裂。---第三章:骇客入侵那张残破照片的触感,如同烙印般灼烧着我的指尖。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用旧杂志重新盖好,将储物箱恢复原样。做完这一切,
我靠在书房的墙壁上,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照片上的苏晓,穿着那身充满未来感的制服,
眼神锐利而陌生,与我身边这个穿着兔子睡衣、会撒娇会哼歌的妻子,
形成了无比残酷的对比。这不是风格问题,这是……本质的差异。
陈深的猜测——“情感伴生机器人”——似乎已经是最温和的一种可能了。不,
我不能就此止步。恐惧和猜疑会把我逼疯。我必须知道更多,必须弄清楚她到底是什么,
来自哪里,以及……她在我身边的目的。那个“完美妻子”的程序脚本背后,
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实代码?这一次,我决定动用我的专业能力,
采取更直接、也更危险的手段。
我的目标是小区那套引以为傲的、号称军方级别的“天网”中央监控系统。
它记录了所有公共区域的影像,包括每栋楼的大堂、电梯、主要通道和小区花园。
如果苏晓真的有什么异常行为,尤其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或与他人接触,
这里或许会留下线索。我知道这侵犯了她的隐私,也知道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