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这个再寻常不过的词语,于我而言,却如那雾里看花,熟悉中透着陌生。
或许有人会言:“此有何陌生可言?
无非是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借由社交相识相知,且相处甚欢之人罢了。”
你们如此所想,倒也不能算错,可亦不尽然。
朋友,不仅要一同嬉戏玩闹,更需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试问,又有多少所谓的朋友能够真正做到这三点呢?
或许有人会再度辩驳:“那岂非男子中的兄弟,女子中的闺蜜才会如此行事?
寻常朋友关系,何须如此苛求?”
将朋友、兄弟、闺蜜,想象成这般模样的人,绝非十人、百人而己。
面对此问题,如此作答者,可谓不计其数。
然而,我想说的是,此问题的答案,并非人多者胜。
即便人多者胜,亦需看你们的观念为何。
实则,诸多问题皆是如此解决。
将朋友区分为兄弟、哥们儿、闺蜜、姐妹儿,且将这几个称呼划分出三六九等的,皆为谬论。
这几个称呼相较于“朋友”这个称谓,不过是听起来更为悦耳一些罢了。
除此之外,并无太大差别。
倘若你们觉得我的言辞有误,那我倒要请教一下,朋友究竟有何用途?
难不成真如你们所言,仅仅是一起玩耍的伙伴罢了?
那我再追问一句,究竟是你戏弄他?
还是他戏弄你?
朋友不都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吗?
岂能是有福同享,有难却独自承担?
若是交朋友真如这般,那倒不如不交。
哼!
因为你们皆是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交了反倒不如不交。
我自小学至今,历经八年岁月,结交过众多朋友,也渐渐领悟到,人不仅有善恶之别,更有奸邪与贼心之分。
奸邪与贼心,听起来似乎只是对某些人行为举止的评判,然而,或许有些人并不知晓,这两个字还能够用来衡量人心。
故而,《三字经》中所云“人之初,性本善”,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
交朋友这一环节,乃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在人生首次结交朋友时,难免会出现差错。
绝非是在大街上随意抓住一个人,就能与之成为朋友,绝非如此。
交朋友,并非仅仅是两个人手牵着手,一摇一摆地走在大街上那么简单。
倘若真是如此,那么无论是善良、邪恶、奸诈还是贼心,都能成为朋友。
如此一来,这个社会岂不是要乱作一团了吗?
我交朋友的数量着实怪异,怪异得令人咋舌。
为何如此说呢?
只因我交友的方式异乎寻常。
我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与任何人畅聊,无论年龄、性别、性格有何差异,我都能与之谈笑风生。
然而,我却始终难以寻觅到真心挚友,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想,这或许与我的交友之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我并不认为能聊到一块儿就万事大吉了。
我不仅要考量彼此的爱好兴趣是否契合,更要洞察人心和人性。
唯有这三方面都通过考验,方可成为我的朋友。
说得难听些、首白些,就是只有这三关都过了,才有资格做我的朋友。
说到此处,或许又会有人对我横加指责,我想可能会有人如此说道:“你的要求也未免太过苛刻了,你对朋友如此严苛,还会有人愿意与你结交吗?”
那我可就要据理力争了。
朋友不就应该是如此吗?
难道非得见钱眼开才称得上朋友?
倘若这个社会上无论男女老少都变成这副模样,亦或都是满身陋习、毫无优点,那我宁愿独来独往,也不愿结交朋友。
在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我这里未必就是善人。
毕竟老师关注的仅仅是学习成绩,对于道德理念的教育有所疏漏。
而我恰恰看重的正是学校所忽略的这一方面。
没有道德,那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