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子瑜的数学成绩提升得很快,第一次月考就从班级二十名冲到了第十,压轴题虽然还没拿到满分,却能完整写出解题思路。
林知意和顾怀征的联系,也从最初的“孩子学习问题”,悄悄往更细微的地方延伸。
大多是他发来的信息,语气总带着刻意的克制:“子瑜说您今天讲的函数图像变换很有趣,回来还特意给我画了个思维导图他书包里多了本《数学之美》,是您推荐的?”
;林知意的回复也总是规规矩矩,末尾必加“顾先生”三个字,像在提醒彼此“老师与家长”的身份:“是课堂拓展的内容,适合培养逻辑思维这本书里的案例很生动,子瑜理解能力强,应该能看懂”。
这样的联系持续了半个月,首到那个周六的下午。
林知意去“光阴角落”书店买最新的高考真题集——这家书店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是她大学时就常去的地方,安静又偏僻,适合找资料。
推开玻璃门时,风铃叮当地响,她抬头扫了眼靠窗的位置,竟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顾怀征坐在靠窗的单人沙发上,手里拿着本《百年孤独》,书页摊开在第37页。
阳光透过老式木格窗落在书页上,把他的侧影染得柔和,连带着他平日里锐利的眉眼,都多了点书卷气。
听到风铃响,他抬头看过来,看到林知意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唇角勾起笑意:“林老师?
这么巧。”
林知意的目光下意识扫过收银台旁边的书架,那里还摆着一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样本册,烫金的封皮在灯光下格外扎眼。
她攥紧书包带,有点局促地笑了笑:“我来买本真题集,下个月要给学生做模考训练。”
“我等子瑜上画画课,他在隔壁的画室,还有半小时结束。”
顾怀征指了指对面的空位,语气很自然,“坐会儿?”
林知意犹豫了两秒——按“规则”,她不该和学生家长在非工作场合单独相处,可看着他眼底的笑意,那些“不合适”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她点了点头,拉开椅子坐下,沙发很软,陷进去的瞬间,竟莫名觉得放松。
服务员很快送来两杯热可可,白色的瓷杯冒着热气,甜香瞬间弥漫开来。
顾怀征把糖罐推到她面前:“记得你上次家长会后,接过我递的半杯咖啡,说不爱加甜,这个热可可甜度刚好,应该合口味。”
林知意的心猛地一跳——那次家长会结束,她抱着教案走得急,差点撞到台阶,是他扶了她一把,顺手递了杯没开封的黑咖啡,她随口提了句“平时喝咖啡不加糖,觉得苦”,没想到他竟记到了现在。
她拿起勺子搅着可可,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她的发顶,带着点温柔的重量,不像审视,更像欣赏。
“这家书店的老板是我大学同学,”顾怀征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指尖轻轻敲着书页,“以前读大学时,总来这儿躲项目方案——那时候和同学一起做设计,经常熬到半夜,就来这里借个角落,喝杯热饮,接着画图。”
“我大学时也爱来这里。”
林知意下意识接话,语气里带着点怀念,“那时候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总坐在最里面的角落,背教育学知识点,累了就看看书架上的小说,每次都能待到闭店。”
话音落下,两人同时愣住——原来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共享过同一个安静的角落,只是那时隔着光阴,隔着“学生”与“创业者”的身份,没来得及遇见。
顾怀征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放得很轻:“下次子瑜上画画课,我提前告诉你,一起过来?
这里新到了一批高考真题解析,应该对你备课有帮助。”
“按规定……”林知意刚想说“非工作场合单独见面不太合适”,就对上他带着笑意的眼——那笑意里没有催促,只有等待,让她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她低下头,搅着可可的手慢了半拍,声音细若蚊吟:“看我那天有没有空吧,要是没课的话……好。”
顾怀征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雀跃,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离开书店时,顾怀征替她拉开玻璃门,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
这次林知意没有躲,任由那点温热顺着指尖蔓延,一路烧到耳根。
她走在前面,听着身后他沉稳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像踩在她的心尖上。
风从巷口吹进来,带着老城区特有的烟火气,她忽然觉得,那道刻在教案封皮上的烫金规则线,好像被这声脚步声,踩得松动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