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日落时的天幕”的都市小《未拆封相机》作品已完主人公:周叙苏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朋友的摄影展在市中心的艺术空间举暖黄的射灯打在黑白照片把人物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柔我正跟老校友讨论着一幅人像作品的光影运突然听到 “哗啦” 一声 —— 三岁的小侄女踮脚够展架上的摆件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果汁橙色液体顺着相框缝隙往下黏腻地沾在胡桃木边框还溅了几滴在米色地毯晕出一小片难看的污在场的人瞬间慌了神:朋友忙着哄哭闹的孩手忙脚乱地找纸巾;几个摄影师围过来查...
主角:周叙,苏棠 更新:2025-10-11 07:28:4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朋友的摄影展在市中心的艺术空间举办,暖黄的射灯打在黑白照片上,
把人物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柔和。我正跟老校友讨论着一幅人像作品的光影运用,
突然听到 “哗啦” 一声 —— 三岁的小侄女踮脚够展架上的摆件时,
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果汁杯,橙色液体顺着相框缝隙往下渗,黏腻地沾在胡桃木边框上,
还溅了几滴在米色地毯上,晕出一小片难看的污渍。
在场的人瞬间慌了神:朋友忙着哄哭闹的孩子,
手忙脚乱地找纸巾;几个摄影师围过来查看相框有没有受损,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唯有苏棠显得格外镇定,她从帆布背包的侧袋里掏出一包防泼溅湿巾,屈膝蹲在展架前,
指尖捏着湿巾的一角,轻轻蹭过相框上的果汁渍。她的动作很轻,像在擦拭易碎的镜头,
生怕用力过猛刮花木质表面,连擦拭的方向都顺着木纹,一看就是做过无数次的熟练模样。
擦完相框,她起身走到小侄女身边,半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从口袋里摸出颗无蔗糖薄荷糖,
指尖剥开糖纸时,连语气都放得格外温柔:“乖,尝尝这个好不好?比果汁还甜呢,
吃完我们去看墙上的小兔子照片,好不好?” 孩子含着糖,抽噎声渐渐停了,
小手主动牵住了苏棠的食指,跟着她往另一组照片走去。朋友凑过来,拍了拍苏棠的肩膀,
语气里满是惊叹:“苏棠,你什么时候这么会带孩子了?我这个亲妈都没你熟练,
刚才我都快急哭了。”苏棠笑着帮朋友扶正歪掉的展签,指尖划过照片角落的署名,
指甲缝里还沾着点果汁的橙渍:“上次帮客户拍亲子写真,跟摄影师助理学了点小技巧。
她跟我说,这个年纪的小孩容易因为陌生环境焦虑,带点熟悉的小零食能快速安抚情绪,
你下次带她出来,可以提前准备点她爱吃的。” 她说得自然,眼神里没有丝毫破绽,
若不是我太了解她,恐怕真会信了这套说辞。回家的路上,我握着方向盘,
余光时不时瞥向副驾上的苏棠。她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相机包的拉链,
目光落在窗外掠过的街景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你不是一直说小孩吵闹,
怕影响我们搞摄影创作吗?怎么突然懂这么多育儿经?” 我还是没忍住,
随口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她指尖顿了顿,侧过身来,温热的手掌轻轻捏了捏我的脸,
指腹的温度还是熟悉的触感。她眼底带着惯有的笑意,
语气里甚至掺了点撒娇的意味:“听多了自然就记下来了呗。怎么,你还怕我突然想生孩子,
打乱我们明年去冰岛拍极光的计划啊?” 她凑近时,
我闻到她发间淡淡的雪松味 —— 那是她用了很多年的洗发水,每次闻到都让我觉得安心。
可就在她转身调整座椅靠背时,我无意间瞥见她相机包侧袋里露出的半角湿巾包装,
上面印着粉色的小兔子图案,边缘还缝着一圈蕾丝花边,
根本不是摄影助理常用的简约无印款,倒像是母婴店专门卖的儿童专用款。
这个发现像根细小的刺,轻轻扎在我心里,可看着苏棠坦然的眼神,
我又说服自己:或许只是她随手买的,没什么特别的。三天后,
我帮苏棠整理摄影展的获奖作品 —— 有两幅她拍的城市风光入选了,
需要寄给《光影》杂志社排版。她的相机包放在书桌边,窗户没关严,一阵风吹进来,
包被吹得晃了一下,从桌沿滑落在地。“嗒” 的一声,
一个银色的小盒子从包底的拉链缝隙里滚出来,钻进了沙发底下。我弯腰伸手去够,
指尖触到的不是熟悉的镜头盖或备用电池,而是个方方正正的盒子,
表面印着 “婴幼儿钙铁锌补充剂” 的字样,还画着个叼着奶瓶的卡通宝宝。
我把盒子捡起来,指尖摩挲着塑封膜,发现包装完好无损,连盒盖都没打开过,
生产日期是上周 —— 上周苏棠说去邻市拍外景,住的是酒店,根本没去过超市,
怎么会买这种东西?苏棠刚好从阳台收完衣服进来,棉质睡衣上还沾着落日的暖光,
发梢滴着的水珠落在衣领上,晕出一小片湿痕。她看到我手里的盒子,眼神明显晃了一下,
脚步顿了半秒,才快步走过来,伸手接过盒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盒身的边缘:“哦,
这是帮邻居张阿姨买的。她孙子最近挑食,体检说缺钙铁锌,托我顺路带一盒,
我忘了给她送过去了。”她转身走到玄关,打开专门放钥匙和快递单的抽屉,
把盒子塞了进去,还特意往里面推了推,像是怕被人看见。“回头记得提醒我给她送过去,
别放忘了,阿姨还等着用呢。” 她笑着补充,转身走向厨房,打开水龙头接水时,
水流声掩盖了她轻微的呼吸声,可我还是注意到,她拿杯子的手,比平时抖得更明显了。
我盯着那扇紧闭的抽屉门,心里的刺又深了几分。
我们住的那层楼总共只有三户人家:对门是刚毕业的情侣,
还没结婚;斜对门是独居的李奶奶,儿子定居国外,根本没有孙子。哪里来的 “张阿姨”?
苏棠分明是在撒谎。月底核对信用卡账单时,
一笔消费记录像惊雷一样跳进眼里:“星光母婴馆,消费金额 1280 元,
消费日期是 10 月 15 日”——10 月 15 日,
正是苏棠去邻市拍外景的日子。我拿着账单,走到书房找到正在整理胶卷的苏棠,
她正坐在地毯上,指尖夹着卷片器,小心翼翼地把底片卷进胶卷盒里,
动作专注得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15 号你在邻市拍外景,怎么会在母婴馆消费这么多?
” 我把账单递到她面前,指着那笔记录,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她抬头看了一眼账单,
眼底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迅速恢复自然,伸手接过账单,放在膝盖上,笑着说:“哦,
那是帮客户买的摄影道具。客户要拍一组复古育儿主题的照片,
指定要这家店的搪瓷奶瓶和针织襁褓,说质感好,我顺路就帮她买了,
想着拍完再给她送过去。”“母婴馆还卖复古摄影道具?” 我追问,心里的疑惑越来越重。
她终于放下卷片器,起身从背后抱住我,下巴抵在我的肩膀上,语气里带着点哄劝的意味,
连呼吸都比平时更轻:“你呀,就是太较真,总把事情想复杂。
现在很多母婴馆都卖怀旧款的东西,不光是给小孩用的,也有很多摄影师买去当道具。
不信你看,那些道具还在我相机包里呢,回头拿给你看。” 她伸手拿过我的手,
按在她的相机包上,指尖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可我却觉得一阵冰凉。我没有去翻她的包。
结婚四年,苏棠向来直率,连吵架都不会绕弯子,
从来不会用这种带着哄骗和敷衍的语气跟我说话。她越是这样,我越觉得不对劲,
心里的不安像潮水一样,慢慢淹没了原本的信任。深夜,我躺在苏棠身边,
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把她的侧脸勾勒得格外柔和。可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那个未拆封的补充剂盒子,
想起母婴馆的消费记录,想起她躲闪的眼神。就在这时,
苏棠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突然亮了一下,静音模式下,只有微弱的光在黑暗里闪了一下,
却足够让我看清屏幕上的消息预览:陈哥:小宝今天不肯喝奶粉,
你上次带的那个辅食碗有用吗?要不要我试试?我的心脏猛地沉下去,像被一块巨石砸中,
瞬间坠入冰窟。我们认识的人里,摄影师、客户、朋友,
没有一个姓陈的 “哥”—— 只有个五十多岁的女摄影师叫陈姐,常年在外地拍纪录片,
根本不可能跟苏棠有这样的对话。我侧过身,看着苏棠熟睡的侧脸,手指微微颤抖着,
轻轻拿起她的手。她的指尖温热,带着睡眠中的柔软,而我的手,却冷得像冰。
我用她的指纹解开手机锁,屏幕亮起的瞬间,我深吸了一口气,
点开了那个备注 “陈哥” 的对话框。对话框里没有聊天记录,只有一个共享相册的链接,
像是被人刻意删除过消息。我点进链接,加载完成的瞬间,
我的呼吸几乎停滞 —— 相册里全是孩子的照片,从刚满月时裹在粉色襁褓里的模样,
到会爬时穿着条纹连体衣、手里抓着小玩具的样子,再到最近戴着迷你摄影师帽子的笑脸照,
每一张都拍得格外清晰,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更让我窒息的是,
每张照片下面都有苏棠的评论:“今天穿这件衣服真好看,
像个小天使”“辅食要记得加热到 40 度,别烫着宝宝的舌头”“周末我带新玩具过来,
小宝要乖乖听爸爸的话哦”“这个帽子戴着真可爱,下次再给你买个新的”。
那些语气里的温柔和亲昵,是她从未对我展露过的模样。我手指发颤地往下翻,
翻到一段上周的视频。画面里,一个穿米白色连衣裙的女人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
对着镜头轻声说:“小宝,跟爸爸说晚安呀,爸爸在看我们呢。
” 孩子咿咿呀呀地挥着小手,吐着口水泡泡,背景里的窗帘,
是我去年帮苏棠选的浅灰色亚麻款 —— 当时她拿着三张样品图问我哪个好看,
我说 “这个浅灰色有质感,适合拍人像”,她笑着说 “我也觉得,那工作室就用这个”。
原来,她根本不是给工作室换窗帘,是给另一个地方换的。我退出共享相册,
点开那个 “陈哥” 的朋友圈。他的头像是张抱着相机的自拍,笑容里带着点腼腆,
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备注名是 “陈屿”。最新一条动态是昨天发的,
配文是 “小宝第一次自己扶着栏杆站,虽然只站了两秒,但是进步超大!
谢谢身边的人一直帮忙照顾,辛苦啦”。配图里,孩子穿着蓝色的学步鞋,
脚边放着个黄色的学步车,车把手上挂着个小相机挂件 —— 那个挂件我太熟悉了,
是去年我去日本旅行时给苏棠买的伴手礼,银质的机身,上面刻着她的名字缩写。
当时她收到后特别开心,挂在相机包上天天带着,后来她说 “拍外景时不小心弄丢了,
心疼了好几天”。原来,她不是弄丢了,是把它送给了别人,挂在了这个孩子的学步车上。
我关掉手机,轻轻放回床头柜上,动作轻得像怕吵醒苏棠,可心里的翻江倒海,
却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整个过程,我的手没有一丝颤抖,不是不难过,是难过到了极致,
反而没了力气去发抖。我掀开被子,走到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
搜索栏里输入 “本市最好的离婚律师”,按下回车键的瞬间,第一个跳出来的推荐结果,
竟然是周叙的名字。周叙是我大学同系的学姐,比我高两届。当年我刚入学,
在摄影棚练习时因为低血糖晕倒,是她背着我一路跑到医务室,
还帮我垫付了医药费;后来我初学胶片机,总是调不好光圈,也是她利用课余时间,
手把手教我操作,直到我能独立拍出满意的作品。毕业那年,她去了国外读法律,
我们渐渐少了联系,只剩逢年过节时发句祝福,偶尔在朋友圈点个赞。我犹豫了几秒,
还是点开了她的联系方式,发了条消息:“学姐,方便聊聊吗?我遇到点事,需要法律帮助。
” 发送成功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半,我以为她会第二天回复,没想到没过三分钟,
她就回了消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要是方便,
我们明天上午在‘时光里’咖啡馆见面谈吧,那是我们大学常去的那家,你应该还记得。
”看到 “时光里” 这三个字,我的鼻子突然一酸。大学时,
我们经常在那家咖啡馆赶作业,她点一杯美式,我点一杯热可可,能坐一下午。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我喜欢去那里。第二天上午九点,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