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康宁医院秘录

第2章 无声的警告

发表时间: 2025-10-02
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将苏悦从混乱的梦境中拉回现实。

她猛地坐起,心脏狂跳不止,好几秒才意识到自己正躺在公寓的沙发上,身上还穿着昨天那套沾满灰尘的衣服。

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条纹。

公寓里一切如常:堆满书籍的咖啡桌,墙上的毕业证书,厨房里还没洗的咖啡杯。

康宁医院的阴森气息似乎己被隔绝在外,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却如影随形。

苏悦伸手摸向茶几上的那本蓝色病历,指尖触碰到粗糙的封皮时,一种奇特的冰凉感顺着指尖蔓延。

她打开台灯,深吸一口气,开始仔细研究这本从医院带出来的秘密。

林晓的照片己经泛黄,但依然能看清那张清秀的脸庞和一双过于明亮的眼睛。

22岁,心理学系学生,入院原因是“急性感知障碍”。

病历详细记录了她在康宁医院三个月的治疗过程,字里行间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患者声称能‘听到颜色’和‘看到声音’...”苏悦轻声读着,眉头紧锁,“入院一周后,患者开始描述‘他人的思绪如同收音机信号般涌入’。”

这听起来像是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医生的备注却耐人寻味:“初步检查显示神经系统异常活跃,远超正常水平。

建议转入特殊观察单元。”

更奇怪的是,病历中夹杂着一些用铅笔写下的符号和简码,像是某种私人笔记。

苏悦拍下这些符号,打算稍后研究。

病历的最后几页被粗暴地撕掉了,只留下残破的边缘。

失踪记录简洁得令人不安:“2004年3月14日凌晨,患者从封闭病房消失。

监控系统故障,安保人员未发现异常。

搜寻无果,初步判断为自行逃离。”

一个被关在封闭病房的人如何能凭空消失?

苏悦的新闻首觉告诉她,这背后一定有隐情。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林晓”和“康宁医院”的相关信息。

结果出人意料地少——没有新闻报道,没有寻人启事,甚至连社交媒体上的痕迹都微乎其微。

一个大学生就这样人间蒸发,却没留下任何波澜,这本身就不正常。

苏悦尝试联系了几位林晓大学时期的同学,大多数人都表示对林晓的记忆模糊,或者说辞含糊。

只有一位教授同意与她见面,但电话里的语气明显带着犹豫和紧张。

门***突然响起,打断了苏悦的思绪。

她警惕地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走廊空无一人,只有脚下地板上躺着一个普通的白色信封。

没有寄件人信息,没有邮票,只有她的名字用整齐的印刷体写在中央。

苏悦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拆信刀打开信封。

里面只有一张白纸,上面印着一行字:“有些过去应该保持沉默。”

寒意顺着她的脊椎爬升。

这不是普通的警告,对方知道她是谁,知道她住在哪里,更知道她在调查什么。

她立刻冲到窗边,悄悄掀开百叶窗的一角,扫视着街对面的建筑和停靠的车辆。

一切看起来正常,晨跑的人,送报纸的邮差,打着哈欠的咖啡店老板。

但威胁信的出现证明,她己经被盯上了。

苏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到电脑前。

她调出昨晚在医院外拍的照片,放大那个追她的男人的模糊身影。

由于光线太暗,只能辨认出他高大强壮,穿着深色外套。

不是保安的制服,更像是便衣。

她将照片发给在警局做技术分析的朋友,请求帮忙增强图像。

然后继续研究林晓的病历,这次她注意到了那些奇怪的符号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机构缩写:I.C.R.F.简单的网络搜索没有结果,但当她尝试全称匹配时,一个名称跳了出来:国际意识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Consciousness Research Foundation)。

官网简洁专业,宣称致力于“探索人类意识的边界”,但具体研究内容语焉不详。

基金会董事会名单里,有几个名字引起了苏悦的注意——他们都是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中一位还是康宁医院的前院长,张振华博士。

线索开始连接,但更大的谜团也随之浮现。

一个高端研究机构为何会与一家普通医院的特殊病例有关?

林晓的“症状”是否与这个基金会的研究有关?

门铃再次响起。

苏悦屏住呼吸,再次走到门边。

这次,猫眼外站着她楼下的邻居老太太,手里端着一盘烤饼干。

“苏小姐,刚才有个男人让我把这个转交给你,”老太太笑着说,“他说是你的同事。”

苏悦打开门,接过饼干盘,强装镇定地问:“王阿姨,那个人长什么样?”

“哦,挺高的,戴着帽子,说话很有礼貌。

他说你们报社今天有急事,让你早点去。”

苏悦道谢后关上门,心脏狂跳。

她根本没有告诉过邻居自己在报社工作。

仔细检查饼干盘,她在底部发现了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展开后,上面只有一行打印的字:“林晓还活着。”

这句话像一记重击,苏悦感到一阵眩晕。

是警告还是提示?

是陷阱还是真相?

她立刻拨通了实习生小李的电话:“帮我查一个机构,国际意识研究基金会,越详细越好。

还有,帮我预约见林晓那位教授,就说我是她的远房表妹,想了解她失踪前的情况。”

挂断电话后,苏悦站在窗前,望着逐渐苏醒的城市。

这本应是一个普通的周西早晨,她却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看不见的旋涡边缘。

林晓的照片还摊在桌上,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似乎正注视着她,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被尘封了十五年的秘密。

手机突然震动,一条未知号码的短信:“你被监视了。

下午三点,中央图书馆三楼历史文献区。

单独前来。”

苏悦盯着短信,知道自己正面临选择:继续深入一个可能危及生命的调查,或者就此止步,回归平静的生活。

她回复了三个字:“谁发的?”

几分钟后,手机再次震动:“一个知道康宁医院真相的人。”

窗外,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离街角,消失在晨雾中。

苏悦没有注意到它,她的注意力完全被病历本中刚刚发现的一处细节吸引——在封皮内侧,用极细的笔迹写着几个几乎难以辨认的字:“他们拿走了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