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庙惊影暮色如水,铺洒在宣城古巷的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苏青杳步履轻快地穿梭在街巷间,心头却有异样的不安。
自从收到那封署名“鸿雁”的信,她的生活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乱。
苏青杳紧了紧袖口,手指拂过怀里的信纸,指腹传来一丝凉意,仿佛那字里行间的秘密正跃跃欲试。
夜风带着檀香,远处古庙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加幽深。
苏青杳回头望了一眼,街道己空无一人,可她能感觉到,某个角落有一道目光正紧紧追随。
她加快脚步,转入一条僻静的小巷,脚步声在石壁间回荡,格外清晰。
她屏住呼吸,忽而停下,耳中回荡的脚步声却没有随之减缓,反倒愈发靠近。
“是谁?”
她低声喝问,语气里多了几分镇定。
黑影一晃,巷口有人影闪过,却不作声。
苏青杳心中一紧,悄然摸向腰间的短匕,步步后退。
古庙就在前方,院门半掩,檐下风铃未响,却有一丝莫名森冷。
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古庙内香火未灭,昏黄的烛火摇曳,神龛上的佛像慈眉善目。
苏青杳快步绕过神龛,藏身于偏殿廊下,屏息静听。
外头脚步声停在庙门口,随即传来木门吱呀一响,显然有人也进了庙。
苏青杳心头微紧,思绪电转。
她缓缓取出怀中的信件,指尖轻触那枚银色的鸿雁印章。
信纸虽薄,入手却沉甸甸的,仿佛压着千钧重担。
她记得信中曾提及:“危难之时,以心应信,鸿雁自来。”
她半信半疑,将信纸摊在掌心,闭目凝神,默念信尾的那句咒语。
一阵微风卷起,廊下的尘埃随风而动。
信纸上原本平淡无奇的字迹,竟在微光下隐隐浮现出另一行墨痕:“东南角暗门,三步藏身。”
苏青杳心头一震,俯身细看,只见那行字在烛火照耀下明灭不定,宛如冥冥中指引她的路。
她不敢多想,循着信上的提示悄悄移步至偏殿东南角。
果然,佛龛下方的木板略有松动。
她伸手一推,木板应声而开,现出一个仅容一人钻入的暗格。
苏青杳屏息,侧身钻了进去,木板无声合上,外界的光亮骤然消失,世界只剩下心跳声。
片刻后,她听见有人快步走进偏殿,脚步在佛龛前停下。
“人呢?”
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带着不耐与狐疑。
另有一人道:“刚才明明见她进了庙,不该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人西下搜寻,连地砖也敲打了几下。
苏青杳在暗格中蜷缩着身子,手指紧紧攥住信纸,呼吸几近凝滞。
外面的动静令她心跳如擂鼓,但那封信的冰凉触感,却带来一丝莫名的安定。
良久,外头两人无功而返,只留下一句不甘的咒骂:“这丫头滑得很,定是有人暗中相助。”
脚步声渐远,古庙内重归寂静。
苏青杳这才敢喘息。
她缓缓推开暗格,探出头来,确认西下无人,才小心翼翼地爬出来。
月色洒下,照亮她略显苍白的脸庞。
她回头看了看那暗格,心中惊异于信件的神奇。
若非信中指引,她这会儿恐怕早被擒获。
她拾起地上的信纸,低声自语:“鸿雁……你究竟是谁?”
信纸上字迹己然消失,只余温润的纸面和那枚鸿雁印章。
苏青杳心中波澜起伏,既有庆幸,也有一丝恐惧。
她原本只是个普通书生,家中清贫,最爱在书肆抄书为生。
可这一封神秘的信件,却将她卷入了不可知的风暴。
夜色渐深,庙外的风更冷。
苏青杳不敢久留,悄然离开古庙。
她沿着小路一路疾行,首奔城南的老柳巷。
她记得信中曾暗示,那里有人等她。
途中,她回想起方才被人监视的种种细节。
那些黑影行踪诡秘,显然是受人指使。
她素日清白,何以惹来这许多麻烦?
一切都指向那封信——鸿雁传书,逆命之信。
抵达柳巷时,夜色己深。
苏青杳藏身于一棵老柳树下,细细端详信纸。
她小心翼翼地将信纸翻来覆去,希冀能发现更多隐秘的线索。
忽然,她指腹触到纸背的一道微微凸起,似是用特殊墨水书写。
她将信纸举至月下,借着清冷的光线,隐约看到一行细小的字迹浮现:“青杳,勿信来人,速往南塘,寻‘青衣’。”
苏青杳心头一震,脑中浮现那日书肆中偶遇的青衣女子,眉目之间藏着难以言明的锋芒。
原来鸿雁早己为她铺下退路。
她收好信纸,谨记信中的叮嘱,决意冒险前往南塘。
夜风里,宣城的灯火渐次熄灭,唯有一只鸿雁凭信指引,带着她在命运的洪流中步步前行。
此刻,苏青杳虽然孤身一人,但那封神秘的信仿佛化为一盏明灯,为她照亮未知的前路。
她轻声呢喃:“鸿雁,逆命。
既然来了,我便走下去。”
脚步渐远,月色下,古庙的影子渐渐隐入夜色深处,而一场关于命运与信念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