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一月一日那天,当人们还在庆祝新的一年到来时,NASA内部却不太平。
NASA的天文学家们紧张地盯着他们的屏幕,因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让他们的心跳加速。
在经过数小时的数据分析和确认后,他们确认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一颗小行星,其大小约为月球的一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太阳系内部飞来。
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2030”,因为它预计将在2030年的某个时刻最接近地球。
科学家们立即启动了紧急会议,讨论这颗小行星可能带来的影响。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铅块一般沉重。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科学家率先打破沉默:“按照目前的轨道和速度计算,如果‘2030’首接撞击地球,其产生的能量足以引发全球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大海啸也会席卷沿海地区,整个生态系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年轻的女科学家紧接着发言:“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导弹改变它的轨迹?
虽然难度极大,但值得一试。”
旁边的中年科学家摇头反对:“我们现有的武器很难对如此巨大的天体造成足够影响,而且一旦操作失误,反而可能促使它提前解体,碎片散落在地球上同样是灾难性的。”
与此同时CASA(中国航天局)也观察到了该小行星,也召开了会议。
“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导弹去拦截小行星。”
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在会议上说道。
“小李啊,你还是懂得太少,现在的火箭射程根本无法达到小行星的位置。”
一位叫章博的老教授对年轻科学家李毅说道。
“我觉得大家不用这么大惊小怪的吧,刚刚‘天龙3’计算这颗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而是撞击月球,而月球足以扛得住小行星。”
航天局局长说道。
与此同时NASA那边。
“经过人工预测和计算机计算预测,小行星最终撞击的是月球的一处,不会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大家散了吧。”
随着航天局局长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科学家们开始交头接耳,讨论着局长提到的“天龙3”超级计算机的预测结果。
虽然“天龙3”以其卓越的计算能力而闻名,但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没有人敢完全放松警惕。
“即使‘天龙3’预测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章博教授提醒道,“我们必须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变数。
月球如果受到撞击,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太空碎片,这些碎片对地球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章教授说得对,”李毅补充道,“我们应该启动紧急预案,准备对月球进行密切监测,并制定应对太空碎片的方案。”
与此同时,NASA的科学家们也在讨论着类似的议题。
“虽然我们的计算也显示小行星将撞击月球,但我们不能排除计算误差的可能性。”
一位NASA的科学家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这一点。”
“此外,我们也应该考虑与国际伙伴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潜在的威胁。”
另一位科学家建议。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开始协调行动,准备应对可能的月球撞击事件。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利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望远镜对“2030”小行星进行跟踪监测,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数据被收集和分析,最终确认了“天龙3”的预测是正确的。
小行星“2030”确实将撞击月球,而不是地球。
但大家都知道,结果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