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末世农女公主逆袭成女帝

第1章 实验室惊魂

发表时间: 2025-08-22
午夜的钟声沉闷地撞过国家农业科学院上空,像一块投入静水的石头,漾开的声波穿透厚重的玻璃幕墙,在三楼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打着旋儿。

实验室里没有开灯,只有数台仪器屏幕泛着幽蓝的光,映得空气中悬浮的尘埃清晰可见,如同无数细小的星辰在缓慢漂移。

恒温培养箱发出规律的 “咔嗒” 声,像是在为这场深夜的孤独实验计时,角落里的除湿机低沉地嗡鸣着,努力将湿度控制在最适宜稻种生长的 65%。

赵灵月坐在实验台前,面前的电脑屏幕上,绿色的生长曲线正以一个近乎完美的弧度向上攀升。

她盯着培养皿中那株标着 “D-73” 编号的耐旱基因编辑稻种,嫩芽顶端的绒毛在显微镜下根根分明,透着勃勃生机。

这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稻种的耐旱基因表达率比上一代提高了 17%,足以让它在连续西十天无降水的环境下存活,这数据像一剂强心针,驱散了她大半的疲惫。

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连串急促的哒哒声,每一次敲击都带着难以言喻的期待,这株稻种,是 “末世农业应急方案” 里最关键的一环,是她对抗未来粮食危机的第一道防线。

实验台左侧恒温箱里,层层叠叠的培养皿整齐排列,记录着她近一个月的心血。

右侧离心机完成分离,发出清脆提示音。

赵灵月揉着酸胀的太阳穴,端起凉透的咖啡,苦涩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困倦。

她的目光落在桌角相框上,父母在毕业典礼上的笑容,父亲高举的博士证书,一切都那么鲜活。

照片边缘泛黄,是她无数次摩挲的痕迹。

她将相框贴在脸颊,轻声许下回家的承诺。

想起母亲说她是 “种地迷”,她不禁忆起八岁那年,外婆家稻田干裂,农民伯伯抹泪的场景,那画面早己深深刻进她的生命。

赵灵月还沉浸在回忆中,实验台下方突然传来 “滋滋” 的怪响,像是有无数只小虫在啃噬电线。

她心里猛地一紧,那声音带着金属被灼烧的焦糊味,顺着空气钻进鼻腔。

低头去看,只见靠墙的高压电箱门缝里,幽蓝色的电弧正像毒蛇吐信般舔舐着***的导线,每一次闪烁都伴随着电流的尖啸。

她瞳孔骤缩,后背瞬间沁出冷汗,脑中瞬间闪过安全培训课上导师严肃的脸,高压电短路会引发爆炸,威力足以掀翻半个实验室!

几乎是本能反应,她忘了去按紧急断电按钮,伸手就去拔电箱旁的总插头。

指尖刚触到塑料外壳的瞬间,一股狂暴的电流顺着手臂炸开,像无数根烧红的钢针钻进骨髓,每一寸神经都在尖叫。

剧痛让她想失声尖叫,喉咙却像被堵住一般发不出任何声音,身体像被无形的巨手攥住,狠狠按在冰冷的实验台上。

视野开始扭曲,仪器屏幕的蓝光在眼前碎裂成无数光点,日光灯管发出刺耳的爆裂声,玻璃碎片如雨般落下,在她手背上划出细密的伤口。

混乱中,她的目光死死盯着电脑屏幕,那份还没保存的 “末世农业应急方案” 文档赫然在目。

文档里详细记录了极端气候下的作物替代种植方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各地区最适宜种植的耐旱作物;病虫害快速防治指南里,每一种药剂的配比都经过反复试验;甚至还有简易净水装置的图纸,画着她无数次修改的过滤层设计。

这些是她研究了五年的心血,是为应对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准备的…… 可现在,她连按下保存键的力气都没有了。

眼前闪过走马灯似的画面:博士论文答辩时,导师拍着她的肩膀说 “你做的事,能救很多人”,眼里的期许让她热血沸腾;上个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专家轻蔑地挑眉,说 “大夏国的农业技术,还没到考虑末世的地步”,那语气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最后定格的,是父母在机场送别时,母亲偷偷塞进她包里的那包枸杞,红色的颗粒在透明塑料袋里滚动,像一颗颗滚烫的牵挂。

电流带来的麻痹感逐渐吞噬意识,她感觉自己像一片羽毛,飘离了沉重的身体。

恍惚中,似乎听到培养皿摔碎的声音,耐旱稻种的嫩芽在她眼前模糊成一片绿色的雾,那抹绿,像极了外婆家田埂上顽强生长的野草。

不知过了多久,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像一把锋利的刀划破深夜的寂静。

实验室的门被撞开,同事小张举着灭火器冲进来,脸上沾着烟灰,看到倒在电箱旁的赵灵月时,发出惊恐的叫喊:“赵博士!”

火焰己经舔上了实验台的纸张,橘红色的火苗贪婪地吞噬着那些记录着数据的纸页,她的手指却还死死攥着那份打印好的稻种培育报告,纸页边缘被火舌燎得卷曲起来,焦糊的气味混杂着稻种的清香,成了她最后的嗅觉记忆。

救护车的鸣笛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尖锐,红蓝交替的灯光透过窗户,在天花板上投下诡异的光影,像一场荒诞的皮影戏。

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冲进实验室时,赵灵月的意识己经沉入无边的黑暗,只有那份被烧焦一角的报告,还紧紧贴在她冰冷的掌心,仿佛那是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是她理想的倔强回响。

当实验室的火被扑灭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

第一缕晨光穿透弥漫的烟雾,照在培养箱残留的玻璃碎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极了她那些散落在尘埃里、尚未完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