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镜站在玉阶下,抬头望着那座高耸入云的仙门大殿。
晨曦自云端洒下,将檐角的琉璃瓦映出流光溢彩。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灵气,宛如轻纱拂面。
她的心却未因这仙门的庄严而安定,反倒更觉忐忑。
大殿上,八位长老依次而坐,中间首座者乃是掌门白鸿真人。
白须如雪,神色淡然,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苏镜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如寒潭清水,深不可测。
“苏镜,前来拜见掌门与诸位长老。”
她俯身行礼,声音虽轻,却清越如铃。
掌门微微颔首,身旁二长老玄青真人则开口道:“你便是苏镜?
听闻你由凡尘而来,天资自是不凡。
可知修仙之道,艰险难测,非仗一时机缘可登云路。”
苏镜低头应道:“弟子明白,愿勤修苦炼,不负师门。”
殿内诸长老面色各异。
西长老柳烟真人轻笑一声:“凡人之身,未必能承仙家灵气。
你可知,前些年亦有凡尘之人入门,皆因灵根浅薄,或心性不坚,终究难成大器。”
她语气温柔,眉目间却带着难以察觉的审视。
苏镜心头微紧,知晓入门之初必有试探,她不敢多辩,只道:“弟子自知资质平平,唯有加倍努力,方能不辱仙门清誉。”
“倒是有几分自知,”七长老冷哼道,“但我千云宗收徒,素来重心性与缘法。
你既入我门,须得通过试魂镜,方可立誓拜师。”
话音未落,殿下众弟子己然窃窃私语。
苏镜听得“试魂镜”三字,心头一跳。
她曾听人提及,试魂镜能照见人心本性,若有一丝虚伪或邪念,皆无所遁形。
她自忖来历清白,却不知为何,心中总有隐隐不安。
掌门挥袖,殿中灵光一闪,一面古铜色的镜子自虚空而现,镜面波光粼粼,仿佛水面轻漾。
白鸿真人道:“苏镜,上前照镜。”
苏镜屏住呼吸,缓步走到试魂镜前。
她的影子在镜中渐渐清晰,镜面却忽而泛起涟漪。
她只觉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仿佛有无形之手探入她的灵魂深处。
“莫怕。”
三长老温声道,“只需坦然自若,镜中自有分晓。”
苏镜咬牙,强自镇定。
不多时,镜中浮现出她自幼在凡尘的过往——荒村苦读,母亲病榻前的守候,夜半孤灯下的泪水。
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现,甚至连她幼时偶然拾得一块温润玉佩的情景,也一一呈现于镜中。
忽然,镜面一阵剧烈颤动,竟浮现出一团模糊的金光。
在场众人皆是一惊,连掌门也微微皱眉。
长老间低声议论:“金光?
莫非是异象?”
“此女果然不同寻常。”
苏镜只觉脑中嗡鸣,金光之下仿佛有一双眼睛遥遥望着自己,带着莫名的熟悉与警觉。
她心头一震,险些站立不稳。
掌门却淡淡一笑,挥袖收了试魂镜,道:“魂镜显金光,乃本性纯净,心志坚定之兆。
既如此,你便拜入我千云宗,暂列外门,日后再议。”
苏镜松了一口气,恭敬叩首:“多谢掌门,多谢诸位长老。”
待仪式结束,众弟子纷纷散去。
苏镜依照师兄带领,穿过曲折的云廊,来到外门弟子所居的青竹院。
她一路无言,心头却浮现出刚才试魂镜中的异象。
师兄名叫陆归舟,面容清俊,待人温和。
他见苏镜神情恍惚,微笑安慰道:“师妹莫要多虑,试魂镜有异象,乃是好事,想必长老们都对你另眼相看。”
苏镜点头,低声道谢。
她正欲推门入院,忽听身后有人冷笑:“凡人出身,也敢妄想修仙?
苏镜,莫要以为有点机缘便能青云首上。”
她转身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一名身着青衫的少年,眉宇间满是不屑。
陆归舟面色一沉,道:“林师弟,苏师妹己得掌门首肯,岂容你出言无礼?”
林师弟冷哼一声,转身离去,临走时还不屑地低语:“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苏镜心头微苦。
她本以为入了仙门,便可安心修炼,谁知不过初入,便遇如此多的冷眼与猜忌。
她明白,这些人并非全然恶意,只是看重出身与资质,难以服气。
夜色渐深,苏镜独自坐在竹舍窗下,望着院中清冷的月光。
她想起试魂镜中的金光与那双眼睛,心中疑窦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