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妈妈给我讲过的真实故事。
一九七五年,秋收刚过,东北的夜晚来得特别早。
天擦黑的时候,妈妈李莉就听见院门外有动静。
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舅舅建军正蹲在门口的石墩上,脑袋耷拉着,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头。
“姐,娘叫你去一趟。”
舅舅抬起头,十五岁的舅舅脸上却有着不符年龄的愁容,“娘说...姥恐怕不太好了。”
妈妈听了心里咯噔一下。
太姥姥已经九十三岁了,入秋后就卧床不起,村里人都说熬不过这个冬天。
她回头看了眼屋里,丈夫去县里学习三天了,屋里是八岁的我。
“现在就去?”
妈妈犹豫着。
从她家到太姥姥住的村东头,得走二里多地,中间要穿过一片玉米地和老坟场。
“娘说姥姥就想想见见你。”
舅舅站起来,拍拍***上的土,“我跟你一块去,娘让我护着你。”
妈妈叹了口气。
她今年二十八,比舅舅建军大整整十三岁,小时候几乎是把他当儿子带大的。
如今倒说要他“护着”自己,她心里觉得好笑,却又笑不出来。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白晃晃挂在天上。
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不信,那个年代虽然大家晚上都不点灯,但是月光亮得能照出人影,根本用不着煤油灯。
妈妈跟我说要去太姥姥家,让我在里面把门锁好,然后乖乖睡觉,锅里有饭吃完明天自己去上学…..后姐弟俩一前一后走上村道。
白天的燥热褪去,夜风凉飕飕的,吹得路边的杨树叶沙沙响。
舅舅走在前面,妈妈跟在后面。
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满是车辙印的土路上。
没走多远,奇怪的事就发生了。
“哎哟!”
舅舅突然叫了一声,整个人向前扑去,结结实实摔了个嘴啃泥。
妈妈赶紧上前扶他:“咋回事?
这么大个人了还不会走路?”
舅舅爬起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一脸困惑:“不知道,好像被啥东西绊了一下。”
妈妈低头看了看地面,平整的土路上什么也没有。
“看着点道儿”她嘱咐道,“月光这么亮,还能摔跤?”
舅舅嘟囔着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然而没过几分钟,又是一声闷响,舅舅再次摔倒,这次更重,膝盖磕在硬土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
“你到底咋的了?